深圳专家学者建言:先行示范打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读特记者 杨丽萍 林捷兴
2020-05-25 21:26
摘要

近年来,深圳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从“线下跑”到“网上办”,再到掌上政府、指尖服务、刷脸办事,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今年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包括要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等多角度发力,释放改革红利。

近年来,深圳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从“线下跑”到“网上办”,再到掌上政府、指尖服务、刷脸办事,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圳专家学者认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就要继续高举改革大旗,在深化改革中走在全国前列、率先探路,应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先行示范打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

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看来,深圳要贯彻落实好“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的要求,关键要做到三点:一是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深圳应该在全国探索更公平的营商环境,对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设置更低的市场门槛让企业“同台竞技”;二是坚持审慎包容的监管,对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既不能不监管,又要防止监管过度,创造一个良好包容的监管环境;三是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政府服务。

“比如数字政府的建设,一个事项的审批是要用十天半个月,还是只要两三天的时间,这些对于政府来说是实现了高效,对企业来说就是降低了间接成本。”郭万达说。

据了解,去年以来,深圳发力打造政务服务APP“i深圳”,积极开展“数字政府”综合试点改革。截至目前,“i深圳”接入服务事项7676项,注册用户917万,相关指标在全国同类移动政务应用中位列前茅。

今年疫情期间,深圳以政务服务APP “i深圳”为主阵地,迅速上线“深i您”“深i企”等大数据应用系统,引导市民和企业通过“i深圳”等平台办理业务。在“深i企”上,平台为全市企业提供了复工复产政策查询、困难诉求上报、惠企政策网上申报、企业金融服务、公益网络招聘、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等功能服务,精准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截至5月17日,平台注册企业用户累计3304家,提交企业诉求累计4469件,诉求办结总量为4431件,总办结率为99. 15%。

郭万达认为,深圳在减税降费、降低企业成本上还有空间可以挖掘,要通过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不断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

深圳市委党校教授申勇认为,在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充分发挥深圳市场经济发育早、基础好、活力足的特点,为全国先行示范。

“深圳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推出改革开放新举措新实践,在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以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等方面率先作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申勇举例说,深圳可以在各类主体公平使用要素市场方面率先探索,在各种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进一步放开,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完善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

“此外,深圳要在进一步发挥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的功能作用,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建立数据资源清单管理机制,制定数据权属界定、开放共享、交易流通等相关标准和法律依据,构建数据交易市场和价格确定机制,挖掘社会数据价值,打造优质数字政府,建设全球数字强市。”申勇说。

编辑 关越

(作者:读特记者 杨丽萍 林捷兴)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