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0年5月广西河池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简称环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综合全国毛南族脱贫情况,毛南族已实现整族脱贫,在这令人振奋的消息背后,离不开深圳福田区三年多来的深情帮扶。
▲深圳福田河池环江贫困村结对帮扶集中签约仪式。(图片来源:深圳扶贫合作)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全县总人口37.7万人,其中毛南族6.45万人,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环江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广西2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属于典型的“老、少、边、贫”地区。
从2016年9月起,按照粤桂东西部扶贫协作安排,深圳福田区与相隔千里的广西环江县走到了一起。携手三年多来,福田区共向环江县援助财政帮扶资金12286.4万元,从“组织领导、人才支援、资金支持、产业合作、劳务合作、携手奔小康”等方面进行精准帮扶。截至2019年底,环江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48%。今年5月,环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毛南族已实现整族脱贫。
深入产业合作促脱贫
三年多来,深圳共引进8家广东企业前来环江投资,引导企业实际投资额约5.35亿元,另外援建扶贫车间32个,覆盖了极度贫困村、易地搬迁安置点等。
其中,2019年5月引入了深圳市华威世通科技有限公司10亿元年产2000万台智能终端产品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带动就业3000人以上,为搬迁贫困户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据了解,华威公司一期已投资1.2亿元,今年实现产值2500万元,已招聘员工31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85人。
强化人才支援促交流
自2016年开展对口帮扶以来,福田区组织干部人才通过挂职交流等多种的方式,实现与环江县的长期交流。同时,福田区进一步强化医疗教育交流及短期帮扶,一方面,组织医疗教育专家、名师赴环江县开展短期培训、支医支教活动,“手把手”指导;另一方面,继续深化福田辖区学校、医院与环江县学校、医院结成的帮扶关系,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为环江县送医送教。
持续结对帮扶显成效
自2016年起,深圳市福田区40个机关单位及社会组织与环江县39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先后募集近3000万元社会帮扶资金,用于助教助学、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和建设村集体公共设施。
为支援环江县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三年多来,福田区开展了多次支教、支医义诊、名师送课、交流分享、捐资助学助医等结对帮扶活动,共计捐赠56.8万元教育用品、23.6万元医疗设备。
▲免费返工专车接环江老乡回深复工。
强化劳务协作助脱贫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贫困务工人员外出受阻,福田区积极与环江县开展劳务协作,通过“点对点”包车免费输送务工人员赴深就业。
同时,福田区多措并举强化劳务协作,一方面,积极开展贫困人口就业培训,进一步完善贫困人口就业培训机制,深入推进智力扶贫;另一方面,根据贫困人口就业需求,组织发动有关企业定向开发岗位,以提高岗位适配性。
▲福田区通过对口帮扶地区农产品展销中心助销环江农产品。
创新模式推动消费扶贫
针对环江县农特产品规模不大,渠道不通等难题,深圳市牵线搭桥做好消费扶贫工作。自2016年起,环江县选定桑蚕、香猪、油茶等作为县“5+2”村级“3+1”特色产业,深圳积极做好产销对接,通过文博会、绿博会等大型展销活动,帮助环江县利用深圳的销售渠道和优势,销售环江农特产品约2400万元,调动了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环江县毛南族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3570元增加到2019年的11756元。
▲环江农工旅专题推介会。(图片来源:深圳扶贫合作)
据悉,深圳市福田区2020年将围绕助力环江县实现剩余贫困人口、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加快资金项目落地见效,履行好帮扶责任,确保环江县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晶报供稿)
编辑 刘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