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再提创建“深圳高等教育特区”

读特记者 马璇 李丽
2020-05-22 18:13
摘要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建议,面向全球、立足特区、辐射香港,赋予深圳一系列高等教育先行示范改革政策与措施,突破深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体制机制壁垒。

“深圳亟需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加快提升高等教育水平,有效增强对香港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向心力。”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建议,面向全球、立足特区、辐射香港,赋予深圳一系列高等教育先行示范改革政策与措施,突破深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体制机制壁垒,探索与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世界级大湾区建设相得益彰的高等教育发展新理念、新路径、新模式,为丰富“双区”建设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提供强有力的高等教育支撑与引领。

“在国家15个副省级城市中,深圳是唯一没有布局‘双一流’高校的城市。”李清泉建议,要以深圳高等教育特区为抓手,构筑高校合作办学新高地。例如,既支持粤港澳高校在深圳高等教育特区合作办学,也支持深圳高等教育特区的高校在港澳地区办学,畅通合作办学的特殊通道,加快办学机构的审批进度,鼓励和支持深圳高等教育机构在港澳成立研究院等吸引人才、开展教育的载体。同时,引进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国际顶尖大学,在深圳高等教育特区与湾区相关高校组建联合学院、特色学院,实现国际一流人才和优质教育资源汇聚。

李清泉提出,创建“深圳高等教育特区”的另一目的,旨在以其为基地,拓宽促进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新路径。可通过实施“深港文化交流计划”,不断增强香港同胞尤其是香港青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实施“深圳高校香港招生计划”,适当增加专项名额,优先开放人文社科专业,吸引香港籍生源就近入读深圳高校;实施“深港大学生交流见习计划”,通过夏令营、研习营、企事业单位调研、国情之旅等形式,每年为香港大学生提供名额,深入开展内地考察专项学习行动;实施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创意创客实践计划”,例如,定点依托深圳大学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和“深港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创建湾区创客教育中心和特色职业教育园区,并根据相应标准资助香港学生创业实践。

李清泉还提出,作为深圳高等教育的“长子”,深圳大学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零起点新办大学的一个成功典范,完全有责任、有条件、有能力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深圳高等教育特区”和国家“双一流”建设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大模式”。

他建议,加速拓宽深圳高等教育改革的绿色通道,将深大优先纳入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在“双区”高等教育的版图上率先破局,开创新局。加速解决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问题;加速突破教师编制、工资、职称、税收等限制,促进国内外高水平师资的大批引进和合理使用,全方位营造深圳高等教育特区的创建生态和改革环境。为保障政策落地,他还建议,设立高等教育特区发展基金,创新高等教育特区高层次人才建设与交流机制等。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马璇 李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