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新展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二十周年 无尽意——赵朴初先生的诗与书

读特驻沪记者 匡彧
2020-05-22 10:55
摘要

2020年5月21日是赵朴初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纪念日,上海博物馆特别举办“无尽意——赵朴初书法艺术展”,以为纪念。

2020年5月21日是赵朴初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纪念日,上海博物馆特别举办“无尽意——赵朴初书法艺术展”,以为纪念。赵朴初先生在上海学习、生活、战斗、工作达三十五年之久,为表眷念之情,其亲属特将朴老的珍贵遗物捐赠给上海,由上海博物馆进行专业和永久的保存、展示、研究、弘扬。在逐步恢复正常文化生活的上海,很多观众闻讯赶来,只为一睹这些珍贵的手迹和文献遗物。本次展览展期至7月19日。据悉,6月22日部分作品还将进行一次换展。

“无尽意斋”赏诗书

朴老1907年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天台里,13岁赴上海求学。在上海的35年,他为这座城市的解放和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所以亲属们决定,将朴老的遗物捐赠给上海。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从2019年3月起,上海博物馆就组织人员和专家对这批珍贵遗物开展清点、整理和研究工作。

本次展览名称“无尽意”,意境悠然,取自朴老的斋号——“无尽意斋”。展览分为四大板块,分别为“家国情怀”“时代巨匠”“当代维摩”和“高山景行”。策展人、上博书画研究部主任凌利中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样设计布展,既可以全方位展示朴老的一生,也可以梳理并突出其在各方面的成就和贡献。本次展览的展品甄选自朴老各个时期的珍贵手迹以及文献遗物,涵盖诗词曲俳、书法艺术等丰富内容,以彰显其爱党爱国、弘法利民的博大胸怀,咏志抒怀、讽喻导扬的词风诗意,临池不辍、求精求变的笔墨情趣。

交游广阔 诗书俱佳

展览以书法为线,串连起朴老93年的壮阔人生,每一幅作品,都是笔墨为历史书写的定格。

在“家国情怀”部分,展示了朴老通过文学和书法的艺术形式,记录新中国成长和社会重大进步。《行书和毛主席民族歌舞晚会词等卷》《行书百花令全国科学工作会议卷》《行书黄浦江头送行诗轴》等作品,既展现了朴老与领袖和战友之间的革命友谊,更礼赞了祖国的发展变化,也体现了他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行书周总理逝世周年感赋轴》书写了朴老对周恩来总理的深厚情谊。周总理与朴老自1946年相识,周总理虽是前辈,但总是尊称他为“赵朴老”。这句称谓也是重病中的总理和朴老最后一次见面握手时说的最后一句话。1976年1月8日周总理病逝,朴老悲痛不已,次日即写诗祭奠。这幅作品创作于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1977年1月。当时上海作协的同仁将词抄在白布上,从七楼窗户挂出去,条幅一直垂到街道地面。

朴老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精湛研究,在诗词曲和书法方面都达到很高造诣。他用诗文表达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现实和时事的关怀,作品先后结集为《滴水集》《片石集》《赵朴初韵文集》出版发行,诗词曲俳名篇佳句,广为传诵久负盛名。在“时代巨匠”板块,从展出的《行书王维<红豆诗>》《行书临米芾<蜀素帖>页》《张伯驹、赵朴初题吴作人画赠童第周金鱼图诗轴》《行书无尽意斋诗词稿册》等作品可以看出,朴老的书法作品俊朗神秀,日臻化境。

凌利中先生介绍说,欣赏朴老书法作品,最鲜明的感受是儒雅恬淡,不急不躁,笔画之间永远是暗香涌动的书卷气,这无疑源自于朴老高贵的品行、壮阔的经历和拥有广博之爱的胸怀。

影响广泛 老实做人

作为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朴老在国内外有着广泛影响。在第三板块“当代维摩”展出的《楷书大雄宝殿卷》《行书为汉唐壁画往日本展出作诗轴》等书法作品,词句饱含感情,书风庄重典雅。上博前不久举办过“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那个展上也展出过一件朴老的书法作品《鉴真大师纪念室联语》,亦是他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所作。同时,他还促成了1980年“鉴真和尚坐像”首次回归故里扬州展出,他还为东山魁夷来中国取材写生奔走相助,在中日两国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山海的友谊之桥。

朴老一生重视道德养成和人格锤炼,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威望和赞誉。他书写了很多名篇和格言警句,陶冶情操、弘扬正气、砥砺后人,本次展出的《楷书贺大姨六十寿诗卷》《行草书老实轴》《漫画画圈儿并题页》《行书自书遗嘱卷》《行书九十述怀诗轴》等作品被布展在第四板块“高山景行”中。

《行草书老实轴》在展厅中格外醒目,浑劲质朴的两个大字力道迸溅。这是朴老的大字作品代表,体现了其朴实做人的人生准则。据介绍,这幅作品是朴老80岁时在一次晨课时所写,由此可见其在书法上的勤奋用功,耄耋之年仍坚持每日精进。

行书述怀三件大事

凌利中先生还讲了很多朴老作品背后的故事。比如作品《行书九十述怀诗轴》,写于1996年,是朴老90岁高龄时,对自己一生中最重要三件大事行书述怀。“九十犹期日日新,读书万卷欲通神。耳聋不畏迅雷震,言笑能教远客亲。曾助新军旗鼓振,力摧谬论海天清。千秋盲圣敦邦谊,往事差堪启后生”。他介绍说,这三件大事,一是抗日战争时期,朴老负责上海战区难民收容工作,进行文化教育及抗日救亡教育,并成功将其中一些优秀者送往皖南参加新四军;二是在1961年的“印度世界和平理事会”上,朴老慷慨发言,驳斥对中国的诽谤;三是朴老促进中日邦交,倡议中日共同举办“鉴真逝世一千二百周年纪念活动”。整幅作品笔势流畅,气韵从容,字里行间体现出朴老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勇敢抉择、高超的处理技巧和智慧担当。同时,一位90岁老人坦荡浩然的人生态度也跃然纸上。

上博馆长杨志刚先生表示,上博东馆建成开放后,将辟一个专门展厅陈列展示赵朴初先生的书法作品及其相关手稿、遗物。上博将不遗余力,做好赵朴初先生作品的研究和普及工作,这是对赵朴初先生最好的纪念。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驻沪记者 匡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