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南科大”)第一科研楼的办公室里,生物系副教授姬生健正在全神贯注地撰写论文。
微信“叮”的一声,将姬生健从撰写论文的思绪中拉了出来,是系里来的的微信:“恭喜姬老师,在生物系评选的十佳毕业生里,有3位本科生是来自您的课题组。”
姬生健与课题组学生们(拍摄于2019年秋季学期)
这条信息让姬生健写论文的疲惫一扫而空。进入毕业季,来自姬生健课题组的4名2016级本科生全部已经拿到了名校的入场券:袁玉景,香港科技大学直博offer;施玉玮,香港中文大学直博offer;张煜佳,丹麦奥胡斯大学的直博offer;蒋椿萱,将相继在南科大和伦敦国王学院完成本科和硕士毕业,按自己的计划决定去向。这一课题组也因头顶“学霸课题组”的光环而引人注目。
姬生健曾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康奈尔大学医学院工作,最终,他选择回国加盟南科大。在他看来,不论是科研还是人才培养,既要扎根中国大地,又要面向国际。他的思考与南科大的理念和实践不谋而合。
本科生广泛参与科学研究已经成为南科大特色之一,而加入课题组则是他们参与科研的重要步骤。几位同学不约而同地表示,加入姬生健老师课题组不仅因为对专业方向感兴趣,也是因为了解和看重姬生健老师优秀的科研经历、丰富的科研成果和严谨的科研态度。大学生涯,姬生健老师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深刻影响。
“我觉得参与课题小组会议的过程,让自己在科研思路和科研素质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最难忘的是大四上学期,姬老师让我们毕业班的学生做自己提出的课题,同时给我们很多帮助。”张煜佳说。施玉玮表示:“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姬老师给我们指明方向并搭建平台,这有助于我们在探索中变得优秀且独特。”
姬生健在实验室指导学生(从左到右依次为姬生健、施玉玮、张煜佳、袁玉景)
“严谨”是姬生健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他对课题组成员要求非常严格,尤其看重科研细节,比如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书写合格的实验记录、有条理地组织样品数据库、正确地记录和保存数据、规范分析数据和interpretation等等。“我希望他们都能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这是做好科研的基本功,也是让他们终身受益的事情,马虎不得。”姬生健说。
此外,在课题组内做科研,这些科研刚起步的本科生不仅可以直接请教姬老师,还能得到课题组内的硕士生、博士生等学长学姐们给予的帮助,让他们从一窍不通的实验室小白到最后的游刃有余。
张煜佳刚进入课题组时,大多数的实验他都没接触过,有些手足无措。后来,两个学姐就带他从最基础的步骤开始做实验。当时他在学习冷冻切片技术,师姐们很耐心地在旁边指导,分享她们在冷冻切片上的实验经验,不断练习之下,他才渐渐掌握这项技能。
毕业在即,同学们表示:“南科大给了我们极大支持,让我们能够更勇敢地追求自己想学的东西,做更好的自己。学校‘敢闯敢试、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创校精神会一直影响、激励我们。”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