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下午国新办举行首个“中国航天日”及中国航天发展有关情况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介绍了中国“十三五”规划中航天工程发展计划。
火星探测任务已经启动
许达哲在发布会上透露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已于201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工程研制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火星探测器计划2020年前后择机实施发射,2021年到达火星进行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我国首次探测火星主要任务使命是对火星进行具有特色的科学考察。
许达哲说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探测一次完成,任务复杂,难度大。但是,我们有探月工程的技术成果、工程经验和基础条件,很有信心完成这次任务。火星探测由于距离5500万公里、飞行9个多月。工程将带动测控通信、导航控制、人工智能以及宇航材料器件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能力提升。
2020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
关于“中国空间站建造”的问题,许达哲说:“中国载人航天已经完成“三步战略”第二步,完成“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的成功对接。目前,进入实施第三步战略,计划于2020前后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我国将在2016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期间,组织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新研制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利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场,计划组织实施4次发射飞行任务。在推进空间实验室任务的同时,空间站研制工作进展顺利,将于2020年前后完成。”
获取月球样品并返回地球
中国探月工程也已完成“三步走”第二步,圆满完成了“绕、落”月探测两大任务,目前也进入第三步“月球采样返回”,也就是探月三期工程,其主要任务,实施嫦娥五号任务以获取月球样品并返回地球为成功标志,2015年顺利完成了转段和发射场合练,2016年将开展正样研制,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实现首飞,预计嫦娥五号探测器将采用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于2017年前后择机发射。
之后,中国将实施在嫦娥四号任务,实现世界上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探测,计划于2018年实施,目前国家已正式批准实施。嫦娥四号作为嫦娥三号的备份,嫦娥四号探测器和运载火箭正样产品已经基本齐套,但是系统实施复杂,经过反复论证,创造性地提出了着陆器和巡视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就位和巡视探测,并增加中继卫星在地月引力平衡点“拉格朗日L2点”进行中继通信的实施方案。同时,与欧洲国家开展国际合作,从社会征集和遴选科学探测有效载荷,得到国际同行,以及国内科技界的高度肯定和积极支持。
同时,启动我国的载人月球探测工作也在积极论证,国内院士多次积极建议,鉴于我国成功实施月球探测和载人航天,应考虑实施载人登月工程,国内外都十分关注,目前美俄欧也在论证和准备人类再次登月和首次登火,这是航天人追求的梦想。但需要充分论证,结合我国国情,要考虑到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以及我们技术储备和经济因素,急需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中长期空间探测发展路线,十分重要且迫切,适时启动载人月球探测关键技术工作也是可行的,目前我们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发展路线图,积极组织开展论证工作。
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今年恰逢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60年来,一代代航天人自强不息、接续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航天发展道路,建立了完整配套的航天科研生产体系和富有成效的系统工程管理体制,造就了一支素质高技术精的人才队伍,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和文化,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为代表的一系列辉煌成就,实现了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领域的长足发展,为推动科技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许达哲说。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的开创性、奠基性事件。今年3月,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来源 新华社 中国网
编辑 牧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