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多措并举 打出抗疫“组合拳”

读特记者 张程 文/图
2020-05-20 14:00
摘要

中国平安从保险保障、公益捐赠、快速理赔、医疗服务、金融服务等五大方面,持续推出新举措,为全社会抗击疫情贡献出“平安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平安迅速组织召开了党委及经营班子扩大会议,公司董事长马明哲亲自部署,将“抗击疫情”定为集团开年四大核心任务之一。疫情期间,中国平安上下密切关注疫情进展与趋势,切实履行保险使命,发挥保障服务功能、科技优势及医疗健康领域的业务特长,充分调动多方资源,从保险保障、公益捐赠、快速理赔、医疗服务、金融服务等五大方面,持续推出新举措,为全社会抗击疫情贡献出“平安力量”。

扩展保险责任,免费提供保险保障服务

保险业关乎国计民生。平安作为保险业的一分子,坚持“保险姓保”,积极履行保险企业的社会责任。疫情持续期间,平安旗下保险专业公司平安人寿、平安产险、平安健康险、平安养老险,针对奋战在疫区一线的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媒体工作者、志愿者,第一时间捐赠保险保障,为全社会抗击疫情提供保险保障服务,总保额超过13.6万亿元。

其中,平安人寿推出“E路平安保险计划”,宣布提供1500万个免费领取名额,被保人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导致身故或伤残的,最高可获赔10万元,总保额合计1.5万亿元;平安人寿还对旗下现有32款疾病保险产品扩展新冠肺炎保险责任,原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仍然不变。

平安产险推出了“抗击疫情一线医护人员、媒体人保障计划”,为全国800万疾控和医护人员无偿提供风险保障,若医护和疾控人员因感染新冠肺炎致残、身故及他们的家庭成员确诊受其感染致残、身故,平安产险将为每人提供最高50万元的救助金,总保额4万元。同时,平安产险联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人民日报媒体公益专项基金,共同发起了“抗击疫情一线媒体人保障计划”,为在湖北一线采访的媒体工作者提供人身意外保障和因公染病定向补助,人均保额50万元,总保额超10亿元。

平安养老险则联合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推出了“湖北疫情防控志愿者保障计划”,向15000名为抗击疫情的志愿者提供保险保障。若志愿者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导致人身意外的,每人可获最高50万元的救助金,保障总额达75亿元。同时,平安养老险还发起了“医护平安”公益项目,为中国大陆(非湖北省辖区)地区受党、政、军组织选派赴湖北省支持新冠疫情防控的医护专业人员无偿提供保险保障,若相关人员确诊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致残、身故,将为每人提供最高30万元的保险金。此外,平安养老险还联合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中国科协发起“健康守护——抗击新型肺炎乡村医生培训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医师、专家等志愿者开展乡村医生线上培训、公众防疫知识普及和线上咨询问诊工作,助力乡村地区的疫情防控。

平安健康险上线了“公益保障i康保·公益战疫计划”,该保障包含20万保额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身故保障金及最高100万保额的交通意外身故保障金,可供免费领取。

疫情期间,中国平安还通过深圳市平安公益基金会“全国公安民警抗击疫情救助基金计划”,提供救助总额不超过1亿元的专属疫情救助资金。通过该救助基金计划,公安民警、辅警在疫情防控期间被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造成身故的,每人将获得50万元的救助金;公安民警、辅警确诊感染后使其家庭成员感染而造成身故的,其家庭成员也将获得一次性50万元的救助金。

此外,中国平安充分调动整合集团内外多方资源,旗下保险系列公司包括平安人寿、平安产险、平安健康险、平安养老险等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针对疫情推出取消药品限制、取消诊疗项目限制、取消定点医院限制、取消等待期限制、取消免赔额等五大人文关怀理赔举措,快速设立7×24小时线上问诊及专人理赔服务,开通理赔绿色通道,启动特案预赔服务。

截至5月19日,平安旗下保险公司累计完成490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险保险理赔,其中平安人寿388例,平安健康险3例,平安养老险73例,平安产险26例,累计赔付金额超过2377万元。

解燃眉之急,向全国医疗机构提供医疗科技服务

在医疗科技服务支援方面,为避免疫区市民在紧急时期难以问诊,平安好医生、平安人寿、平安智慧城市、平安医保科技等以大健康为主的多家子公司推出AskBob线上问诊、线上阅CT片、疫情动态等智慧医疗服务。

疫情期间,平安好医生联合武汉市卫健委推出抗击冠状病毒24小时热线电话,并与国内62个省、市、地区政府合作,提供实时在线问诊、抗疫义诊专线,免费为市民提供新冠肺炎咨询、疫情防护指导服务,疫情期间累计访问人次17.2亿。

平安人寿在平安金管家App平台上线新冠肺炎资讯专区和线上24小时问诊服务,1月24日至30日期间,累计获得近1000万用户到访咨询。

针对疫情检测难题,平安医保科技旗下平安好医医学检验室作为湖北省级医学检验实验室,已被纳入第一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定点机构。截至3月31日,武汉平安好医医学检验实验室已累计为数万人提供核酸检测服务。

在武汉市卫健委的指导下,平安派出64层低剂量螺旋CT移动影像车奔赴武汉人民医院提供筛查服务。2月9日,平安健康(检测)中心车载移动CT系统在武汉江汉方舱医院安装调试完毕,交付武汉协和医院放射科投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

此外,平安健康(检测)中心还为医院提供免费远程阅片服务。截至3月31日,平安健康(检测)中心70多位放射影像科医生借助“平安好影像”远程诊断云平台、AI智能阅片系统,接收来自新冠肺炎二次诊断和定点医院影像托管的阅片需求,完成线上阅片8993例,诊断新冠肺炎疑似病例379例,均已反馈医院建议隔离排查或进行实验室检测。

由平安智慧城市旗下平安智慧医疗打造的“全国新型肺炎疫情实时动态”,在重庆市、湖北省、北京市、广东省等地100多个官方新媒体平台上线,在线提供疫情自查、疫情问答、疫情分析、发热门诊查询等服务。

2月中旬,平安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新冠肺炎智能阅片系统正式上线,覆盖包括湖北省在内全国各地的1500多家医疗机构,15秒左右出具智能分析结果。目前已累计为2万多名就诊者进行了智能阅片,阅片数达到数百万张,准确率高达97%。

利用实时披露数据和互联网问诊等外部数据,平安智慧城市智慧医疗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进行建模后疫情预测系统,为国家有关部委及15省卫健委提供智能疫情预测,可实现提前1天98%以上,提前7天97%以上的预测准确率。

捐资捐物超1.73亿元,尽显企业社会责任

截至4月3日,中国平安及旗下子公司和员工向国内外捐赠公益善款超过12157.61万元,捐助物资5132.76万元,捐资捐物合计超过1.73亿元,用于湖北省医疗救治、防控物资采购和抗疫药物临床试验及研发工作。其中,中国平安宣布联合明园慈善基金,向中国医学科学院捐款1800万元,用于支持新冠肺炎特效药的三期临床试验及其他抗击新冠肺炎的临床试验。

疫情发生后,平安好医生捐赠45万只口罩驰援武汉及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平安银行、平安证券、平安信托、平安基金、平安普惠第一时间向湖北慈善总会捐赠5100万元,支援湖北省医疗救治、疫情防控所需设备和防控物资采购。

3月19日,中国平安全体党员、全体员工募捐善款采购总价值近2000万元的三区三州扶贫产品,通过武汉市慈善总会捐赠给武汉市人民,助力当地战胜疫情;27日,中国平安宣布为响应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的倡议,支持印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平安及董事长马明哲个人联合向印尼捐赠一批抗疫物资,总价值150万美元;应英国政府的紧急需求,4月3日,中国平安及马明哲个人联合宣布向英国捐赠总价值超110万英镑的抗疫物资。

截至4月3日,中国平安及旗下各子公司和员工发起捐赠医疗物资:口罩1089710个,护目镜3740个,防护服4178套,防护面罩(帽)43336个,医用手套61000副,酒精消毒液6827瓶(桶),隔离衣1374件,转运救护车3辆;医疗检测服务:远程阅片4686次,移动CT筛查25次,新冠病毒肺炎核酸检测15215例;在线教育课程:青少年在线教育课程10000套。捐赠物资价值总计5132.76179万元。

发挥科技优势,为政府“战疫”提供全面助力

依托“i深圳”APP,平安智慧城市推出了以“深i您”为主题的系列服务及AskBob在线问诊等硬核服务,为深圳市民提供咨询、救助、预防到办事的全链路服务以及居家健康服务,让深圳市民尽量少出门、少跑动、少聚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平安智慧交通上线“防疫重点车辆核查系统”,协助深圳交警排查市民举报的疑似疫区来深车辆,帮助深圳交警高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平安智慧政务则推出“战疫通”系列产品,包含疫情防控综合管理平台、企业复工平台、招商引资平台、云监工平台等,产品充分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图谱等先进技术,在信息获取、数据决策、态势感知以及综合指挥等层面发挥重要作用,帮助提高政府应对疫情防控的远程化、信息化、智能化能力。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平安医保科技按照青岛市医保局推行医保业务“不见面”办理的要求,快速对前期双方联合打造的“健康服务中心”APP进行了升级优化,有效避免医保大厅参保人聚集办理业务,实现“只隔离病毒但不隔离服务”、助力医保高频服务不见面办却更优质。

平安银行利用科技优势,通过AI技术、线上化服务、智慧移动办公等科技,推出“在家办”多项举措,客户可通过平安口袋银行APP完成开户、转账、还款、投资、理财、缴费、充值、在线问诊等线上办理各项金融服务,并向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客户、因疫情管控耽误还款的湖北客户提供适当延期还款、减免利息费用、提供征信保护等关怀政策。

助力复工复产,“金融+科技”为国民经济恢复护航

为发挥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稳定器的核心作用,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平安及各专业子公司积极采取各项兴业、惠企举措,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和企业发展,为企业解难纾困,助力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其中,针对防疫相关重点区域和行业的公司客户,平安银行推出了优惠“组合拳”,包括强化信贷支持,实行贷款利率优惠;信贷额度优先支持重点企业的防疫用途;建立跨境业务绿色通道,为境外采购资金保驾护航;减免转账、代发工资等网银手续费;防疫相关开户特事特办;提升客户服务效率、履行时效承诺共6大优惠举措,旨在加强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保障贷款额度,在给予贷款利率优惠的同时,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

平安产险推出专属保障,为全国50万家小微企业无偿提供专属风险保障,每家企业保额100万元,总保障金额高达5000亿元,帮助小微企业渡过疫情难关。随后,平安产险联合同业推出“海南省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首批预计涵盖100家重点企业,保障企业因员工隔离而产生的相关风险。平安产险“E企宝”开通绿色服务通道,实现多通道线上报案、远程视频查勘、线上递交资料、线上核损,让企业客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保单、理赔服务。为响应深圳海关帮扶企业防控疫情复工复产二十条措施,平安产险在深圳地区推出五项服务举措,保障进口贸易企业及时开展关税担保业务,确保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等物资快速流转,全力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针对深圳2月9日后复工复产企业,由平安智慧城市开发的“i深圳”APP及时上线了“深i您-企业服务专区”,为企业提供复工指引和办事服务。同时,平安智慧政务推出“战疫通”系列产品,包括疫情防控综合管理平台、企业复工平台、招商引资平台、云监工平台等,产品充分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图谱等先进技术,在信息获取、数据决策、态势感知以及综合指挥等层面发挥重要作用,帮助提高政府应对疫情防控的远程化、信息化、智能化能力。

平安养老险则向在今年2-3月期间投保的100人以下小微企业的被保险人扩展因确诊感染新冠肺炎身故责任,提供最高20万元救助金。截至目前,保障范围的“扩容”已惠及1200个小微企业,近4万名员工,预计未来将扩大到200万名小微企业员工。

2月17日,作为首批抗疫保险资金债权投资计划,“平安养老-湖北交投紫云铁路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成功注册。该产品拟投规模14.62亿元,用于湖北宜昌紫云地方铁路项目建设,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当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疫情期间,金融科技需求也在加强加快,平安旗下金融壹账通以“五大智能”为金融机构在疫情期间迅速恢复业务,提供智能办公、智能销售、智能合同、智能风控、智能客服。通过智能存款解决方案,帮助银行在疫情期间为客户提供丰富、高效、灵活的端到端一体化的互联网存款服务,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帮助银行实现跨地域获客和吸收存款。

编辑 秦天

(作者:读特记者 张程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