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深圳先进院:17支团队参与科技抗疫,牵头建设唯一国家医疗器械创新中心

读特记者 严珊珊 赵军
2020-05-19 18:21
摘要

深圳先进院发挥学科交叉、集成创新优势,不仅17支团队参与到这场抗疫攻坚战中,攻关领域涉及大数据防控、药物筛选、快速检测、预防消杀等多个方面,还成功联合牵头获批了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发挥工研院优势,切实助力疫情防控。

5月19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圳市科技抗疫工作有关情况。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副院长吕建成表示,深圳先进院发挥学科交叉、集成创新优势,不仅17支团队参与到这场抗疫攻坚战中,攻关领域涉及大数据防控、药物筛选、快速检测、预防消杀等多个方面,还成功联合牵头获批了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发挥工研院优势,切实助力疫情防控。

吕建成介绍,4月28日,深圳先进院、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联合牵头建设的“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获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这是深圳首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唯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疫情期间,创新中心成员单位深圳迈瑞及上海联影等行业龙头驰援武汉支援全球,已累计向海外提供超过4万台呼吸机、监护仪、CT和移动DR等医疗设备,同时联动全球专家开展近百场线上研讨,与来自118个国家的数万名医护共享中国经验。

防疫战也是科技战。深圳先进院在病毒高灵敏快速监测、计算机药物筛选、大数据防疫、纳米防雾涂层技术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医药所李亮团队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等展开合作研究,辅助临床医生基于临床样本和疾病进程数据建立新冠肺炎临床诊疗标准。在最近接收于国际胃肠学排名第一的期刊Gastroenterology (胃肠学) 的论文中,李亮与第三人民医院合作者刘磊、刘映霞团队发现病人在胃肠道的病毒排出时间远长于普遍预期,且病毒阳性率高于呼吸道采样。该研究揭示了新冠病毒持续排出的潜在传播风险,为新冠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信息;医药所袁曙光团队排除外界公开的30余种可能有抗病毒效果的上市药物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到6个药物分子,通过与广州医科大学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完成了药物分子的病毒细胞体外有效性试验测试,抑制效果显著。

深圳先进院作为深圳首个科研“国家队”,充分发挥工研院优势,产学研各方紧密配合。数字所尹凌团队联合李烨团队,根据疫情的发展情况,分别在疫情早期、“封城”限流时期,及复产复工前期利用大数据建模,对输入性确诊病例数、深圳市返程人流、外来输入风险、复工疫情发展、公共交通出行影响及干预措施效果等进行了模拟与预测,为广东省及深圳市疾控中心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疫情回落期,李烨团队通过可穿戴设备持续监测出院的新冠愈后患者心肺功能相关的体征信息,实现心肺功能监测与评估、睡眠质量分析、康复管理等。团队已经部署非接触式心率呼吸记录仪600套为武汉和深圳治愈出院的部分新冠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支撑了医疗机构跟踪管理的业务需求。

(晶报供稿)

编辑 周晓飒

(作者:读特记者 严珊珊 赵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