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呼吸内科)诊室医生正在忙碌接诊中,突然走进一位患者,还未坐下,就开始大声夸奖:“医生、医生,你真神奇,居然用‘胃药’把我的咽炎治好了......”
原来,该患者张先生,一个忙碌的中年商人,一年多来一直被“十大城市病”之一的“慢性咽炎”所困扰,咽喉部的异物感让他深刻体会到“如鲠在喉”的含义,用他直白的话说“咳又咳不出来,吞又吞不下去,感觉人都快废了”,直到他慕名来到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呼吸内科)就诊……
该院肺病科有一处叫“咳嗽实验室”的地方,张先生完成了吹气和吐痰的检查,然后在检验科抽了血,结果很快出来了,医生仔细看了结果,告诉他,这个“咽炎”和胃有关,建议他改善生活习惯,同时开了“胃药”让他回去服用。张先生将信将疑地回去服了半个月“胃药”,咽部异物感居然神奇地消失了一大半,这就是他一来就大声夸奖的原因了。
说起“慢性咽炎”,患者、医生往往都摇头,大致的意见是:难治!确实,临床上常常见到被“慢性咽炎”困扰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患者,其难治程度可见一斑。
“医生,你有没有对症下药呀?”这是医生常常被患者反复问到的问题。确实如此,如果“症”都没搞清楚,就无法精准下药,疗效当然就要大打折扣了。而这,正是“慢性咽炎”难治的症结所在。
《黄帝内经》有云:“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也”。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说“喉为肺系,所以受气,故上通于天;咽为胃系,所以受水谷,故下通于地”。咽上接鼻、前接口、下连食道、气管。食物、空气必经之要隘及关口,“交通枢纽”位置极其重要,那自然也是多事之地。关口上下前后任一地方出问题,都可能累及咽喉,继而出现“咽炎”症状,但此时“咽炎”的根本问题所在可能在鼻、在气管、在食管,而不在咽喉本身。
近年来肺病科(呼吸内科)在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病省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刘小虹教授团队的指导下,以及科主任江勇的带领下,以精准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为特色,通过临床经验总结和文献数据挖掘,进行了一项开创性临床研究工作,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将慢性咽炎常见类型分为如下几类:
一、咽喉反流型(胃食管反流、咽喉反流相关)
二、鼻后滴流型(非变应性鼻炎、鼻窦炎相关)
三、嗜酸性粒细胞型(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相关)
四、OSAHS型(睡眠呼吸暂停相关)
五、化学刺激型(烟草、酒精等及环境因素刺激)
六、物理刺激型(过度用声、用嗓)
七、混合型
为精准诊断,明确病因,细分类型,肺病科(呼吸内科)“咳嗽实验室”应运而生,并开展以下检测手段:
一、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
二、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
三、诱导痰、鼻灌洗液、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测;
四、唾液胃蛋白酶检测;
五、睡眠呼吸暂停检测;
这是深圳市唯一一家“咳嗽实验室”,同时也是中国五十二家“咳嗽联盟”成员单位之一,其中的鼻灌洗液细胞学检测、唾液胃蛋白酶检测等多种检测为深圳市独家开展。
同时在检验科开展:总IgE(过敏原)及数十种特异性过敏原检测。
在治疗上,充分发挥中医中药优势,开发使用咽炎贴、鼻炎贴、咳嗽贴等穴位敷贴治疗,并运用刘氏三叶汤、玄麦甘桔汤、鼻炎方、小青龙汤、麻黄射干汤、加味四逆散等辩证施治,均取得良好效果。
正本清源,精准施治。该院肺病科坚持中西医并重、融合发展,努力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定以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传统理论、传统文化为根本,充分结合运用高科技的诊断技术手段,不断挑战并攻克诸多疑难疾病,给辖区及周边老百姓提供多一种医疗供给、医疗服务、医疗选择,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造福患者!
编辑 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