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快评|如果我们连为孩子提供安全的奶粉都做不到
读特记者 李跃
2020-05-14 21:12

事隔多年后,“大头娃娃”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媒体报道,近日,湖南郴州永兴县多名患者家长发现自己孩子身体出现湿疹,体重严重下降,头骨畸形酷似“大头娃娃”,还有不停拍头等异常情况。

经媒体调查发现,这些患儿被医院确诊为“佝偻病”,且都食用了一款名为“倍氨敏”的“特医奶粉”。实际上,这款“奶粉”是一种固体饮料,并不具有特医奶粉资质。

这真是一个令人震惊而心碎的消息。新生儿的降临,对每一个为人父母者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喜悦,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购买的这种所谓“特医奶粉”根本就不是奶粉,而是一种没有婴儿发育所需营养的饮料,叫人情何以堪?

有报道称,这些幼儿在体检时被诊断为牛奶过敏,医生因此建议家长购买氨基酸奶粉给孩子食用。在某母婴店,经导购员强烈推销,家长最终购买了这款“倍氨敏”产品。商家自当为这样的利欲熏心而接受惩罚,问题是,谁给了导购员胆子,使其敢于将饮料当奶粉卖?

针对此次“大头娃娃”事件,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有关部门称,暂未发现有医院和医生参与事件过程。不过,媒体报道,今年3月30日,十几名家长在“问政湖南”上发文称,2019年郴州就发生一起“大头娃娃”奶粉事件,“全因郴州儿童医院医生向患儿推销奶粉所致”。此事真相如何,期待尽早给公众一个权威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在假特医奶粉的销售过程中,部分医院已成为重要媒介。有厂家负责人曾向媒体透露,此类产品主要流向母婴和医务渠道,在缴纳一定“进门费”后可进入医院院内商店销售。而医院消化科、儿保科、儿童ICU等有处方权的大夫,都是销售人员重点“公关”的对象——如果最终证实有医生参与其中,其行为显然比误导家长的不良商家更恶劣。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报,要求彻查普通食品冒充特医食品的违法行为。湖南省人民政府也责成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郴州市等组成调查组对涉事商家彻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并及时向社会公布——饮料当特医奶粉卖的背后是一条灰色利益链,除了涉事商家,这根链条上的其他涉案者,也要依法接受惩处。也就是说,要进行全流程、全链条追责,其中的每一环责任都应一一厘清、追究到底。

很多研究表明,孩子如果早期喂养不当、营养缺乏,成年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也会大大提高。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假特医奶粉是一种针对孩子的“谋杀”,击穿了人性与法律的底线。如果我们连让孩子享用一罐安全的奶粉都做不到,我们又拿什么、该如何面对他们的童真?

在又一个儿童节即将到来前夕,对我们来说,新的“大头娃娃”事件是一个必须直面的疼痛的叩问。

(晶报供稿)

编辑 周晓飒

(作者:读特记者 李跃)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