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是一代文学大家,他的人生是怎样的呢?9月21日上午,传统中秋佳节,座落于深圳香蜜公园内的艺文儿童院,读者、家长、诗人、作家、评论家围坐在二楼,听著名作家南翔溯讲述汪曾祺先生的创作。
“到福田听名家讲座”是福田的系列人文讲座品牌,面向大众,传播新知,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由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深圳市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市福田区艺文儿童文学院承办。
南翔在讲座现场
本期讲座主题是汪曾祺创作溯源。汪曾祺书画作品艺术展最近在深圳福田美术馆展出,展出了汪老130多幅书画作品。本期讲座由汪老的书画作品入手,抽绎及阐述汪曾祺的散文、小说及书画,都与他的经历、性格及趣味相关,旁及讲者与汪老的交往细节,佐证了一位文学大家的文学之秘与审美特征。
南翔是著名作家、评论家,本名相南翔,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小说、散文、评论《南方的爱》《大学轶事》等十余种,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上海文学》等刊发表百余篇作品,小说两度提名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获上海文学奖、北京文学奖、鲁迅文艺奖等20多个,非虚构《手上春秋——中国手艺人》入选第20届深圳“十大好书”,第八届书香昆明“全国十大好书”。
南翔重点讲到了创作的五个方面的问题:创作能不能教;写什么与性情有关;贯穿“贴着人物写”;写小说就是写语言;散文与小说可以打通,给观众带来了他的理解与解读。
中秋节的名家讲座吸引热爱阅读的深圳市民
南翔在讲座中提到沈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南翔说:“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所谓‘贴着人物写’,是真正的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与所写人物融为一体。如同老托尔斯泰写到安娜 卡列尼娜之死,泪流满面;写困苦忧伤,不一定是哭天抢地,涕泗滂沱,而是节制、压抑、回肠九转。”
南翔讲到:“语言的奥秘,说穿了不过是长句与短句的搭配。写小说就是写语言。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语言和思想是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语言不仅是所谓载体,它是作品的主体。一篇作品的每一句话,都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南翔强调,无论散文小说,贴着人物的身份及口吻,尤其对话,更需谁说像谁;并且长短错杂,文白兼收。
(原标题《作家南翔做客“到福田听名家讲座”,开讲汪曾祺的文学与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