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兄靓声|第32期:秋色连波黄叶地 ——写在2021年秋分
2021-09-23 08:57
收录于专题:曾兄靓声



《黄叶满地》 曾晓剑摄

(湖南郴州安陵书院提供)






秋色连波黄叶地

——写在 2021 年秋分

作者:潘之江

朗读:曾若明

编配:邬运河

录音:曾兄靓声戏剧录音工作坊

录音时间:2021年9月22日

地点:深  圳


秋色平分,这是对秋分最好的注解。24节气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这一天在秋季90天之中,就是平分了秋季。从这一天开始进入白天渐短黑夜渐长。

(湖南郴州安陵书院提供)

在古代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的说法: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秋祭的日子是在秋分,后来因为秋分在每年八月内不同日子,有时这一天还不一定有月亮。后来约定俗成,将祭月的日子固定在了农历的八月十五。可见,秋分的核心是与“月”有关。秋分前后有一个重要的思念节日“中秋节”。中秋节大多数的时间在秋分后,很少年份在秋分前,今年是在秋分前。

(湖南郴州安陵书院提供)

秋分过后,气温迅速降低,于是就有了“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和“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这一时期,由于受南北气流相持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带会形成短期的阴雨天气。它和春雨不同,连续时间相对要短。此时北方冷的空气南下频繁,并日益强势,秋雨一般持续三到五天便会急急收场。秋雨一旦放睛,就会有一段时日的北风,空气也会变得干燥。秋雨对秋冬的播种,和越冬作物前期生长是有较好的作用。

《草将黄,秋渐浓》 曾晓剑摄

在秋风劲吹的日子,心情是散漫舒畅的;到了秋雨阵阵的时刻,则会勾连起一种无限的相思和眷恋。秋雨,没有春雨般的细腻温柔,也没有夏雨般的豪爽热力,更没有冬雨般的零星不成规模;它象青丝一般从高空牵挂下来,不急不慢,给人的感觉却是宁静、优雅而有节奏。我们既可以从秋雨感受到了一种烟雾般淡淡的渺茫,更可以领略到一种水晶般淡淡的清爽。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天的雨仿佛就是少了些生命的热情,它是用一身的凉意拒绝了原本秋景多彩的温情。

《秋雨闲庭》 曾晓剑摄

面对秋雨,而我的心情却与众不同,它在我的心中存在着永远的美。我一直钟情于秋雨,感谢曾经迎送秋雨的峥嵘岁月。记得1970年后,我已经走出了似懂非懂的懵懂年龄,求知欲望特强。仲秋时节,晚稻尚未开镰,属于短暂的农闲时分。遇上秋雨,生产队一般会放假,这是为学习创造的机会。秋雨非常自律,落在草棚上,总是绵绵地悄无声息,雨水顺着草扉前沿续续流下,形成一道稀疏的水帘,形成内外空间的静态。在那些略带苦涩的岁月中,无论是有雨农休的白天,还是无雨静好的夜晚,略带着饥肠辘辘感觉(那个年代实行闲时吃稀),记忆确是超好。我是在1975年的秋季,认真读完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简编》,至今有些片断还记忆犹新。

(湖南郴州安陵书院提供)

现在六十多岁的人群中,一定有不少当年在知青年代,利用秋雨农休的时光,如饥如渴地啃读书本的回忆。对那些年秋雨不经意落下的善良,谁不心存感激。

(湖南郴州安陵书院提供)

即便是不读书的雨季,听听秋雨也是很有滋味的。秋雨从不顾岁月的无情与残酷,总是地演奏着它雨水沥沥的乐章。经历了秋风秋雨的植物,已物是人非,跌落在残荷摇曳的池塘水面,那么的清脆悦耳。那真是“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只有在宁静典雅的秋雨中,你会感到了一种意外的清静,一种音韵的律动。入夜,躺在床上,听着窗外梧桐秋雨的声音,细嚼着生活百味,心情仿佛就像在思思淡淡的伤感中独自散步,秋雨不断洗刷着内心的躁动,久而久之将被抚平。秋雨来了,有情人心上所有的孤单和寂寞都已随秋风而去,因为我们找到了和秋雨互相诉说着自己的心思机缘。当然,这能读懂的人或许不多。

(湖南郴州安陵书院提供)

我认为,不管怎样秋天都是美的,尤其是在秋雨中,深层而忧郁,丰腴而饱满。我想,秋雨中蕴藏着的那种美,与无尽的思念美同样的。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说出了人们此时的心境,“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因为在秋雨中总有着一种美好的向往和期盼。


RECOMMENDATION

靓声分享

《春江花月夜》(青春版)

朗诵者:石振东、林原依

春江花月夜

[ 唐 ]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曾兄靓声启事:


传承与培养优秀的年轻朗诵者是《曾兄靓声》栏目的宗旨之一。为进一步传承经典艺术,通过读特客户端的声音平台,培养及带动更多喜欢语言朗诵艺术的青少年读者参与,特在栏目下开设《靓声分享》,分享年轻人的朗诵习作。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讨论,或推荐优秀朗诵者,也希望其他志同道合的有志之士,也能加入我们行列,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朗读者 曾若明

曾若明,汕头市人,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深圳保利剧院首任总经理,深圳曾兄靓声戏剧艺术表演工作坊创始人。现受聘于深圳文体旅游局重大项目办公室(新歌剧院项目组)高级顾问。

首席摄影师 曾晓剑

曾晓剑,广东河源人,央企管理人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数十幅摄影作品入选中国摄影和国际摄影重要赛事。

作者 潘之江

潘之江,资深文化人,浙江绍兴人,正高职称,早年在浙江工作。1993年调入深圳。先后任898频率总监、深圳广电集团新闻研究所所长,兼任深圳《市民周报》社长、总编辑, 深圳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近年主要从事昆曲艺术、文字交响乐、读懂中国画、辨证看艺术、24节气习俗等专题研究和讲习。策划并成功组织《深圳同在一方热土》大型歌会12场、《文明家庭进社区》活动56场、《全国金婚大典》等大型系列活动。先后策划香港、澳门回归大型专题各 80 集(中央台播出、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专集);主笔 50 小时大型电视直播节目《香港十年》(深圳卫视播出);创办《深圳广播快评》、《民心桥》等名牌节目(主创之一);创作大型朗诵诗二十多万字,其中一百八十行长诗《写在春天的赞歌》在中央台两次播出;出版《敢问理在何方》(人民出版社)、《广播改革理论与实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等个人专著六部。

音乐制作人 邬运河

广东省录音师协会会员,从业于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记者。长期从事音乐编辑、录音与制作。众多节目作品获得全国、省、市各类奖项。


编辑  谢舒霖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詹婉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