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百名摄影师的356幅照片,记录抗疫历史瞬间

读特记者 段凤英
2020-05-12 20:04
摘要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在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情况下,这个节日尤其特殊。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自1912年为纪念现代护理学科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设立以来,护士节的基本宗旨是倡导、继承和弘扬南丁格尔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人道主义精神。今年在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情况下,这个节日尤其特殊。抗击疫情以来,无数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穿着防护服的他们穿梭于病房,筑起守护生命的长城。这些坚毅、勇敢、无畏无私的身影被镜头定格下来,就是一幕夹杂着敬佩、心疼、感动、痛心,让人五味杂陈的情景。

近日,《百名摄影师聚焦COVID-19》画册由中国日报社联合中国画报出版社编辑出版。在重症监护室与隔离病房中忙碌的医护人员、多地专家组远程联合会诊的现场、套着水桶面罩候机的小孩子、正在进行的防疫消杀作业、接受采访时哽咽含泪说出“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的钟南山……画册收录了268位摄影师的356幅摄影作品,全方位记录并展示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历史瞬间,其中许多作品来自奔赴一线采访报道的摄影记者。

▲《百名摄影师聚焦COVID-19》王浩 主编,中国画报出版社,2020年5月。

用镜头语言艺术地记录历史瞬间

生死交锋、八方驰援、全民防控、别样生活、复工复产……这些关键词反映了2020年中国人难以磨灭的时代记忆。在这场战“疫”中,遍布神州大地的各条战线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战地”摄影师们用镜头呈现并留存着医院病房、大街小巷一幕幕令人揪心、痛心的瞬间,也记录了一幕幕充满爱心、信心的场景。

一帧帧瞬间的定格、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个个生命的故事镌刻着一段历史、记录着一场命运、弘扬着一种精神,为我们讲述那些动人的故事,也终将成为全国人民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好见证。

▲2020年2月20日,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的医护人员更换防护服,准备从隔离病房进入手术室,为确诊的新冠肺炎孕妇进行剖腹产手术。摄影:陶冉

▲2020年2月24日,湖北省武汉火神山医院,护士们正在清理新冠肺炎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摄影:陈晨

▲2020年2月1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疾控中心,病源检测组的两名小姑娘在几个小时 高强度的工作后,趁着空闲时间背靠背稍作休整。摄影: 陈立武

▲2020年3月3日,湖北省武汉 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新冠肺炎病 区,福建省立医院支援武汉医 疗队队员、主管护师徐健展示 她最牵挂的人。 摄影:李舸

“镜头会说话”,一幅照片就是一个百转回肠的故事。《百名摄影师聚焦COVID-19》画册封面是一幅面部被口罩勒出深深印痕的医务工作者肖像。这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李舸带领团队为援鄂医护工作者拍摄的众多肖像之一,他说:“不仅仅是42000多幅肖像,也是42000多个故事,更是42000多次感动。”

画册便是如此用百名摄影师的纪实思维和采访视角,艺术地记录历史的瞬间,是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它集中百名摄影师的力量介绍一个事件、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摄影师的摄影作品,用镜头语言给读者真实、立体、全面的传递和展示了聚焦的内容,对于中国和世界都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2020年3月12日,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正在进行防疫消杀作业。摄影:崔峻

▲2020年2月24日,湖北省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紧张忙碌,不敢有一丝懈怠。摄影:胡冬冬

▲2020年2月4日,辽宁省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候机楼,准备与姥姥一同前往成都的两个孩子,为了隔绝病毒、防止飞沫喷溅,套上了家长自己改装的水桶面罩。摄影:陈松

▲2020年2月17日,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抵达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按照中央军委命令,当日凌晨,空军出动包括国产运-20在内的3型8架运输机,第四次向武汉空运676名医疗队队员和一批医疗物资。摄影:魏铼

▲2020年3月31日,湖北省武汉市一处医护人员驻地,新冠肺炎治愈患者祝先生第一次看到救命恩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医护人员摘下口罩后的真容,激动不已。当日,7000余名援鄂医疗队队员撤离武汉,这是各地医护人员离开武汉人数最多的一天。摄影:李舸

用影像“传神立传”

影像记录时代,为记忆做注脚,一组摄影作品就是一个故事,其中蕴藏的信息与情感冲击某些时候胜过万语千言。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日报社总编辑周树春表示,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摄影家们用影像为英雄们“传神立传”,通过镜头关注和介绍英雄的湖北人民、英雄的中国人民。

《百名摄影师聚焦》系列图书是新闻事件的画册,通过画册的形式让新闻事件能够在历史上留下痕迹,是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正如著名纪实摄影家解海龙表示,每个重要时刻都要留下自己的记录和思考。面对新冠病毒,中国摄影人勇敢逆行,彰显了影像的强大和温情。

▲2020年2月15日,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的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邓鑫虎的妻子平安产下一名六斤的男孩,同事用视频向他报喜。邓鑫虎是该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护士。2月10日,他主动请缨,离开待产的妻子,进入该市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隔离病区工作。摄影:曹正平

▲2020年2月2日,四川省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医护人员将刚送来的一名新冠肺炎患者送往病房隔离治疗。摄影:刘忠俊

▲2020年1月31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名护工推着两名患者去检查。摄影:吴芳

▲2020年3月16日,湖北省武汉儿童医院新冠肺炎隔离病区,新生儿内科护师哄着患儿,做起了临时妈妈。由50多人组成的新生儿医护团队在这里奋战了两个多月,治愈新生儿患者50多名,最小的才出生17天。摄影:潘松刚

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王文澜则这样赞扬抗疫一线的摄影工作者:“你们的取景框经常浸湿着泪水,使你们手中的镜头充满了人性的温度;你们追随新闻报道的瞬息万变,冲破难以想象的困境,使你们的照片达到了光荣的深度。”

(晶报供稿)

编辑 周晓飒

(作者:读特记者 段凤英)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