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国内商品市场再现大面积跌停,黑色系板块全线溃败。截至收盘,铁矿、热卷、橡胶、郑醇4个商品主力合约均封于跌停板,螺纹钢期货盘中跌停,螺纹、焦炭、焦煤的主力合约跌幅分别为6.15%、6.01%和5.75%。其他板块中,PVC跌幅为4.02%,沥青、沪铜、玻璃等商品跌幅都超过3%。在商品研究人士看来,当前商品市场基本面尚可,资金退潮可能是导致大跌的重要原因。
“跌不需要资金,但涨肯定得靠资金推动。”中大期货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景川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去年底市场已感受到资金退潮迹象,只是翘尾因素令“商品热”幻象延长了一段时间。目前来看,央行收紧“钱袋子”的操作思路十分清晰,到今年第四季度前预计也很难发生改变。资金面承压,不仅令商品市场趋于平淡,其他市场其实也受到波及。
5月5日重要财经新闻
一、宏观面
1、5月4日,中国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引导保险业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积极发挥保险资金融通和引导作用,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保险资金参与市场化债转股。
2、在10年期国债突破3.5%心理关口之后,债市在下跌的道路上似乎已刹不住脚。5月4日,中国债券市场再现大跌,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上行至3.55%,10年期国开债则逼近4.3%.
3、时下“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我国关联最紧密的是中亚五国,他们的市场潜力与我国经济的互补性越来越为国人所知,前去投资的中国企业络绎不绝,项目纷纷落地。
4、近期金融防风险监管持续加强,叠加季节性因素,多家机构预计4月份新增信贷均值为7328亿元。另一方面,由于表内谨慎、发债不利,非标仍有市场,外币贷款需求亦回升,多家机构预测新增社会融资规模或将远超去年同期,集中在10000亿元左右。
5、今年以来,新股首发(IPO)审核速度有所加快,而上会企业在发审环节的否决率也逐步上升,发审趋严态势已经确立。
6、今年以来,PPP模式持续升温。财政部数据显示,一季度PPP净增落地项目增长28%。此前PPP项目落地难、落地率低,一季度PPP项目落地加快显然是一个重要进展。但我们在关注项目落地率的同时,也应该关注项目的规范实施和风险防患。
7、2017年年初以来,在国内金融去杠杆逐步推进的背景下,资金紧平衡成为常态,各类市场的投资难度日趋加大。近期,股市、债市和商品三大市场均表现疲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一季度勉强取得正收益的私募行业再度步履维艰,且机构资金配置谨慎,有业内高管表示,期待中的活水短期已成泡影。
8、5月10日,国家统计局将发布2017年4月份CPI和PPI数据。记者据统计数据,目前有6家机构对4月份CPI和PPI进行了预测,预计CPI温和上升重回“1时代”,同比增长平均值为1.05%,PPI同比增长平均值为6.98%。
二、中观面
1、现金贷乱象重重,监管出手在即。只需手机申请,最快几分钟就能借到三五千元。去年以来,此类通过互联网平台服务小微群体的“现金贷”业务迅速崛起,业内人士估计规模近1万亿元。不过,一些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存在虚假宣传、暴力催收、高利贷、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
2、随着上市公司2016年年报披露收官,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也揭开神秘面纱。从个人薪酬来看,海通证券总经理助理林涌取代方大特钢董事长钟崇武,成为新一届A股“薪酬王”。从行业来看,非银金融、银行和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高管薪酬总额位居前三位,银行业同时是高管薪酬总额降幅最大的行业。
3、经过多年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的不断发展,A股上市公司商誉急剧膨胀,至今已破万亿规模。随着上市公司遭遇商誉减值“地雷”案例逐渐增多,其中暗藏的风险也开始逐渐暴露并被市场所认知,目前包括上市公司、监管层以及投资者均已有所行动,合力“排雷”。
4、10家公司——迄今为止,2016年年报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家数已达上一年度的两倍。而除了未达及格线的,年报被审计机构打60分、70分的还有95家公司,即包括20家“保留意见”、75家“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5、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目前,拿地最多的25家企业合计拿地金额达到4942.56亿元,相比2016年同期拿地最多的25家房企合计拿地金额2549亿元上涨了94%。
三、微观面
1、云天化日前公告披露,拟以1元的价格将亏损严重的控股子公司青海云天化国际化肥有限公司转让给关联方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这一举动随即招来交易所的关注及问询。
编辑 桂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