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已有35.7万名“南丁格尔”,驰援湖北的2495名医务人员中有1628名护士

读特记者 刘良龙 通讯员 粤卫信 文/图
2020-05-11 22:20
摘要

今年5月12日是第109个国际护士节,我国的主题是“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

今年5月12日是第109个国际护士节,我国的主题是“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记者从5月11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召开的“5·12”国际护士节座谈会上获悉,广东省护士队伍规模从2009年的15.6万名增长到2019年的35.7万名,每千名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从1.5名提高到3.1名。广东有2495名医务人员相继驰援湖北,其中护士1628名,包括305名男护士。同时,在广东定点救治医院工作的16315名护士长期奋战在第一线。

广东省卫健委一级巡视员刘冠贤出席座谈会,与护士代表们亲切交流,并向昼夜战斗在临床一线、为人民群众健康作出重大贡献的全省35.7万名护士表示衷心感谢和节日慰问。刘冠贤称,在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东护理队伍作为主力军,充分展现了一支富有战斗力和执行力的队伍应有的精神和风采,展现了过硬的心理素质、高超的专业技术、高尚的职业情操,彰显了护理工作者“敬畏生命、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职业操守。

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过程中,护士每天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最多、时间最长,可以说,完成每一个操作都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实施每一个治疗都冒着生命的危险。“但就是这一个个护理操作、一次次专业治疗,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愈率十分关键。”广东省卫健委一级巡视员刘冠贤动容地说,护理人员的无私奉献为广东患者治愈率达到99.31%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近年来,广东省护理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覆盖急性期诊疗、慢性期康复、稳定期照护、终末期关怀的护理服务格局逐步建立,护理体系不断完善。全省护理专科数从1个发展到32个,专科护理水平不断提升。此外,广东省从“疾病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化护理模式,让护理服务从院内延伸到院外,走向社区、走向家庭,护士区域化注册吸引优秀护理资源向基层流动,“互联网+护理服务”为高龄或失能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的上门护理服务更是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

6位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出席座谈会,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临时党总支副书记、两个隔离病区的科护士长郑莹,广东省人民医院ICU二科护士陈丽芳,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护理代表杨莉,作为来自不同岗位的护士代表讲述了从业心得和抗击疫情体会,让参会者感受到了护理战线上满怀爱心、敬业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

郑莹说,接到驰援任务后,2月7日,中山一院驰援武汉131名医疗队员火速进驻武汉协和西院,不到48小时收满了两个病区共100名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在汉2个月共收治患者246人,治愈出院223人,在这场战“疫”中功不可没。“最高兴的是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零意外’的目标。”她主动承担起管理照顾这支131人的队伍。除正常工作外,她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解队员心理、身体情况及其他迫切需求上,推动该队在捍卫人民健康的生死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陈丽芳说,她驰援的是荆州。经历过“非典”的她,主动请缨,于2月20日赶赴荆州,任荆州市中心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护士长。在重症救治中心,来自广东的护士有58人,是一个典型的“联合部队”,目的只有一个——全力救治危重症患者。为了给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陈丽芳充分了解团队每个人的特点,优化排班模式。在院里,行ECMO治疗的患者最高峰时同时有四例,压力不可谓不大。陈丽芳和同事们挑选出17名业务能手,组成ECMO专科小组,坚持每日医护一体化查房,对所有危重症患者实施“一患一医一护”管理模式,确保精准护理落实到位。“有人曾问我怕不怕被感染?说实话我真的不怕,我经历过非典,知道如何做好防护。但我又怕,怕自己做得不够好。”陈丽芳坦言,当前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参与到这场战“疫”中的她只是竭尽所能,为此贡献绵薄之力罢了。

和郑莹、陈丽芳不同,杨莉则是坚守在省内战“疫”一线。截至11日,市八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已是第113天了。据杨莉介绍,在这113天里,该院先后开设和启用了23个隔离病区,有455名护士奋战在疫情第一线,其中80后、90后护士占比高达77% ,就是这样一支年轻、专业、敬业的团队充分展现了市八医院作为华南地区最大传染病医院的担当,也传承和诠释了南丁格尔精神和伟大的抗非精神。“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这是杨莉和她的同事们的信念之声。

编辑 程思玮

(作者:读特记者 刘良龙 通讯员 粤卫信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