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人马“抢蛋糕”!我国消费金融规模已近6万亿

读特记者 张程
2017-05-03 18:08
摘要

近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发布了《消费金融创新报告》(下称《报告》),指出消费金融目前规模巨大,但也出现一些过度的不规范发展。业内人士指出,未来监管层或将采取更为开放、创新的监管心态,各路消费金融机构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近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发布了《消费金融创新报告》(下称《报告》),指出消费金融目前规模巨大,但也出现一些过度的不规范发展。业内人士指出,未来监管层或将采取更为开放、创新的监管心态,各路消费金融机构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0年规模或超过12万亿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已接近6万亿元,如果按照20%的增速预测,我国消费信贷的规模到2020年可超过12万亿元。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涌现,充分释放了消费潜力并促进了产业升级。

“银行信用卡在传统的线下交易中是绝对的主导,但互联网消费作为一个新兴领域,之前并没有商业银行或现有的金融机构在其中提供服务,它是一个未被开发的、未被传统金融所占领的领域。”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说。   

他认为,中国互联网消费的迅速膨胀,使消费金融尤其是互联网消费金融成为一个特别热的行业,“而且从全球来看,中国的规模应该是最庞大的。”

一位互金行业人士指出,经济结构的调整是消费金融市场爆发的基础之一,但消费金融的发展也促使了消费的迅速增长。“例如我们看到的一些商品销售,包括分期买汽车等等,消费金融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市场危机不容忽视

消费金融规模仍将扩张已成为行业共识,但在这个风口中,也出现了一些因为平台不规范、信贷产品设计过分追逐市场份额和收益、风险监控力度不够及平台资金实力不足等引发的过度发展现象。上述互金行业人士指出,从早期的P2P平台大量跑路现象,到现在校园贷导致跳楼自杀、“裸贷”丑闻爆出、非法催收贷款等现象的产生,都是对整个市场出现危机的重要提醒。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坦言,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暴露出了这一领域领域过度借贷、重复授信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监管部门、自律组织和行业机构共同努力。”

不过,监管层的思路却有了一些改变。曾刚表示,未来将会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消费金融带来的变化。“目前一些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也获得了牌照,实际上就是让它们在这个方向上去做更好的服务,但对于过度的不规范发展,加强监管仍然是必须的。”

他认为,未来消费金融会出现监管与创新“并行”的状态。业内对此解读称,在这个背景下,消费金融领域逐渐会出台更多监管措施,“这会引导消费金融走向一个更加规范的路子。”

各派系人马纷抢“蛋糕”

目前,消费金融市场已初步形成银行系、持牌系、电商系并驾齐驱的局面。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获批的消费金融公司已超过20家,其中拥有传统商业银行背景的为17家,是绝对的行业主导,银行信用卡也仍是消费信贷领域中最重要的支付工具。

对电商系而言,抢滩消费金融有望“后发先至”,因为它们既有海量用户群体储备,又具备一流的数据技术能力。《报告》同样认为,未来在消费金融领域中,技术驱动将贯穿从资产获取到资金对接,乃至用户体验的全过程。

“我们凭借电商平台获取海量消费者的购物信息,由此开发出的数据模型产品可以分析出每个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及消费偏好,再建立相对完善的征信系统,从而推出更加个性化的消费金融产品。”京东金融消费者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区力如此表示。

他认为,普惠金融归根结底就是要解决成本和效率的问题。“要通过数据把定价控制在合理的水平,甚至想办法降低定价,用高效率的风控逐步拓展用户。”

持牌系则继续在拓展新的消费场景,挖掘存量用户的价值。记者从马上消费金融了解到,该公司近日推出了基于LBS的新版商品分期预约服务,消费者可在手机上找到所在地附近的3C数码门店位置,还能直观看到商品供应及促销打折情况。

“现在消费者的习惯越来越个性化,并且消费体验也很受他们重视。”马上消费金融CTO蒋宁告诉记者,消费金融相关产业链已经进入了“新金融”“新零售”的创新风口。“关键在于通过精准追踪消费者的消费线索,来解决线下商家导流的效率问题,提升用户的消费体验。”

见习编辑  陈湛杭

(作者:读特记者 张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