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基于脑的可塑性理念与运动技能形成理论,康复训练机器人对于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案,也是当前康复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记者走访位于南山科技园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了解到,该院致力于研发高端神经康复系统和智力增强设备,为开发智力和减轻脑疾病给患者所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作出巨大贡献。研发人员在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运动康复训练系统做测试研究。
据悉,该系统与可视化虚拟现实康复疗法相比于传统的康复疗法,可以让患者直观地看到自己在执行的操作,通过身临其境的虚拟环境体验,加强对训练动作的强化认知。该技术在功能评定、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肌力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成效。研究院以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的评价和康复训练为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虚拟现实康复训练手段。运动康复训练系统包含了肢体信号、脑电信号、肌动信号,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四肢的实际运动会被传感器所捕获,并反映在虚拟场景中人物的四肢运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运动康复系统可以对处于不同康复期的患者进行个性化的训练。早期训练在患者生命体征平衡后介入,此时患者不宜进行强度过大的训练,使用平躺进行标准化步态固化训练和有氧训练;训练中期,进行多体位的减重步态训练,完善步行中枢的功能重组;训练后期,从减重步行训练逐渐过渡到全负重步行训练,最终使患者能完全自主地进行日常步行活动并康复出院。
记者走访另一研究脑科学实验室看到,研发人员用经颅磁刺激神经调控设备做测试。研究院研发新型经颅磁刺激设备,干预大脑对外部信息的处理过程,包括神经元的突触兴奋、突触抑制和突触的可塑性调控大脑皮层的活动。经颅磁刺激应用于脑疾病患者,可以调节由脑卒中导致的运动皮质之间的兴奋性失衡。对一些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的恢复,早期采用低频刺激患者的右侧大脑半球,降低右侧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可促使双侧大脑半球的兴奋性恢复至平衡状态,重建语言功能网络,以利于患者言语功能恢复。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