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的礼物!深圳15岁少女捐骨髓挽救母亲生命
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帅菲斐 黄艳
2020-05-09 18:50

儿女是母亲放不下的思念,母亲是儿女割不断的挂牵。2020年母亲节来临之际,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发生了感人的一幕,15岁的女高中生小曾(化名)为母亲捐献骨髓,用自己的热血挽救了妈妈的生命。

“一开始只是全身乏力,走路多一下乏力就会加重、还会头晕、气喘,。小曾母亲就诊时告诉医生出现上诉症状已有近半年,以为是贫血引起的,一直也未重视,直到后来发现早上刷牙会牙龈出血、乏力加重、伴有耳鸣,才到医院就诊。经过一番详细身体各项指标检查发现血液多项指标异常,白细胞总数增高、血小板减少,医生建议到更加专业的医院就诊,于是夫妻二人决定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

“打听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是深圳市诊疗技术全面、规模最大的血液病专科,技术水平都值得信赖,我们首选的就是来这里。”小曾父亲带着妻子到市二医院就诊。“疫情防控期间,就诊压力也特别大,但市二医院没有拒绝我们。

最终,经过详细的各项检查,小曾母亲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需要进行骨髓移植。如果排队等待无偿捐献者,进行配对耗时比较长,机率也较低,因此通常建议进行亲属间捐赠,利用“半相合”技术进行骨髓移植。于是,小曾和姨妈就被“约谈”了。对于大人来说,可能很好理解,对于15岁的孩子,要怎么开口呢?

“家里有点事情,我们需要了解下你的想法。”小曾父亲特意保持平静的语气跟女儿对话,“妈妈得了白血病,需要你的帮助,看看你的骨髓是否跟妈妈匹配……”还没跟女儿详细解释清楚,女儿就清晰响亮的回答了一个字:“好!”

骨髓配型相合6个点、符合移植条件,调养和等待,手术室抽骨髓液、手术实施……整个过程下来,小曾都安静的配合医生及父亲的安排。当小曾躺在市二医院血液病科采集室床上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时,她觉得这是在完成她一生最为重要的事,用自己的热血挽救妈妈的生命。

天遂人愿,看着母亲手术后身体各项指标逐步好转,安静了一段时间的小曾也活泼起来了,也说出了当时父亲跟她坦白母亲病情时候的心声:“其实当时从爸妈的言行举止我就猜到了妈妈的病情,也自己上网搜索了解过骨髓捐赠,很庆幸我跟妈妈骨髓是匹配的,我也相信医院和医生的技术水平,事实证明这是这辈子我做的最正确的决定。”

“母女二人以自己的方式相互给予过对方一次新的生命,看见她们母女相拥、家人团聚的时刻,在场的人员都为之感动落泪!”医护人员介绍,小曾母亲本次能如此快速骨髓移植成功,里面有一部分“小幸运”。

据介绍,疫情期间,血源供应相对紧张,给市二医院血液内科造成了一定压力,再加上疫情防控院感要求更高,很多医院也减少了手术量。市二医院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走在前、做表率”和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市二医院血液内科由血液与淋巴肿瘤病区,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病区以及深圳市血液病研究所组成,是本市诊疗技术全面、规模最大的血液病专科。早在1990年成功实施全市第一例骨髓移植,是省内最早开展骨髓移植的单位之一。多年来保持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血液病综合诊治优势,形成较强学科辐射力。近10年连续获评为全市唯一血液内科省、市临床重点专科。2014年在全市率先成功实施首例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达国内先进水平。

“疫情期间,我们“逆行而上”开展了10多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这就是我们作为本市传统优势学科的责任和担当。”杜新介绍,2020年初,该科室移植病床数从3张扩增到10张,给排队等候移植的患者“加速”,小曾母亲就刚好赶上了这个契机,才能在短时间内成功进行骨髓移植手术。据介绍,新增移植病床后,有望实现年均10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目标,将大大缓解移植需求,提高临床服务能力及学科辐射能力。

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帅菲斐 黄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