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家汪兆骞深圳剖析当代名家名作

读特记者 孟迷
2017-04-28 16:24
摘要

至于曾被贬为“痞子作家”的王朔,汪兆骞则认为王朔其实是个最纯情的作家,而且他的小说在当年就早早地介入并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4月27日晚,文史作家、文学评论家汪兆骞受龙华区作协和深圳书城的邀请,在深圳中心书城为文学爱好者们带来了“见证当代文学的腾飞”公益讲座。

汪兆骞生于1941年,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原《当代》副主编兼《文学故事报》主编;著有已畅销十余万册的口碑力作《民国清流》系列七卷本(已上市五卷)、《往事流光:见证文学的光荣年代》等著作。

在演讲中,汪兆骞分享了他所见证的当代文学崛起过程中,涌现出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代表作的创作过程,并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比如他大学时代的文学老师王蒙,被其称为一位“文学智者”。汪兆骞认为,王蒙的真正代表作应该是当年由他责编的“季节”系列,因为那几部著作堪称深刻表现当代知识分子生存和精神境遇的心灵史和精神史。汪兆骞说,正因为王蒙的“季节”系列,才激起了自己研究并写作《民国清流》系列的念头,为的是探求中国知识分子真正的文化人格和精神道统。

谈到莫言时,汪兆骞认为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实至名归,因为莫言的作品探索和挖掘了人性的复杂,表现了中国人更加复杂、丰富的民族性格。他举例道,《红高粱家族》中的主人公余占鳌身上既充满匪气,又充满血性,既有卑劣的一面,又有崇高的一面。

说到陈忠实,汪兆骞认为《白鹿原》是一曲关于传统文化的挽歌;至于曾被贬为“痞子作家”的王朔,汪兆骞则认为王朔其实是个最纯情的作家,而且他的小说在当年就早早地介入并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谈到散文创作,汪兆骞重点解读了以长篇小说扬名的张抗抗和梁晓声。他说张抗抗最新出版的情感散文精选集《回忆找到我》,写出了动人的人间深情,并且具有中国风雅传统的余韵,这点非常难得;而梁晓声的散文既有温情的一面,又有知识分子介入时事的一面;两人的作品都具有一种真实和担当。

谈及当下文学,汪兆骞认为目前存在过多的穿越、宫斗等偏离了文学的本子,这反衬出了文学的高贵、审美性。“有些年轻作家,其实拥有比前辈作家更加丰富的学识和文学素养,但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一种大气和高远宏阔的视野。”

最后,在回答观众们关于文学创作的问题时,汪兆骞说优秀的小说一定是写人、写细节的,而不是讲故事,因为讲故事属于最低级的创作,“只有充分挖掘人性的广度和深度,才能创作出经典深刻的文学作品。”

编辑 姿霖

(作者:读特记者 孟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