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没历史?这些上百年数百年古迹告诉你
见圳
2017-04-27 22:31

深圳,以年轻、自由、包容而成为了一批年轻人的第二故乡。无数人在这里奉献了青春,边陲渔村逐渐长出了高楼大厦。

深圳的故事似乎从“画了一个圈”后才开始,在此之前深圳所拥有的漫长历史,几乎已经被人们遗忘,没有历史文化和底蕴也无形中成为了深圳贴上的标签。

但实际上,高楼林立的深圳,即使是闹市区,也保存着不少古迹。然而快节奏的生活,总是让我们没有机会去追寻深圳的历史。

这次,是时候把历史还给深圳了。

大鹏所城

  建于:明洪武十七年

  地址:大鹏新区所城社区南门西路

QQ截图20170414093502

大鹏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为明清两代海防要塞,在明清两代抗击倭寇和英殖民侵略的斗争中起过重要作用。占地面积达11万平方米,600年来,这个仅11万平米的所城走出了十几个将军。大鹏所城历经600多年风雨,仍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海防遗迹,它是深圳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深圳又名“鹏城”即源于此。

所城城门风格古朴,威严雄伟,城内居民众多,古色古香,是岭南地区不可多见的明清古建筑群,近些年来,一些反映明清时代背景的电影电视多经常以此为外景拍摄,例如《中英街》、《南拳王》、《小河弯弯》等。

南头古城

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

地址:南山区南头天桥北

QQ截图20170414094613

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也叫新安古城,当地人多称为南头古城,最早是盐业机构,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公元118年汉朝在全国28个郡设立盐官,南海郡番禺盐官所在地即今南头古城。至东晋,盐官上升为东官郡,成为深圳最早的行政机构。

自晋代以来,香港、澳门、珠海、中山、东莞等地长期隶属南头古城管辖。1840年鸦片事发,香港从新安县割去,新安人民在抗击英军侵略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头古城曾是历代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的集散地,具有1730余年的悠久历史,是深圳市最具规模的历史文物旅游景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古村

建于:宋末元初大德年间

地址:宝安福永凤凰山山脚下

QQ截图20170414094720   

古村是深圳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最早兴起于元代,据传原村民大多是文天祥家族后代,而今的凤凰社区90%以上为文姓。元代的建筑已见不到了。古村里现保留有69座明清民居、私塾书室近10座、公祠12座、12口古井、12棵古树、6条主巷道和35条次巷道。

现存明清古建筑群,最古老的已经有500年历史,最短也有100多年。古井中有3口元代古井,均为宋末至元代所建,距今已有700年历史。

凤凰古村的巷道很有特色和讲究,为了适应南方炎热的气候,凤凰村巷道长宽比多在1.5∶1~2∶1之间,这样多数巷道全天都处于建筑阴影之中。凤凰村古建筑有祠堂、书室、家塾和民居这4种类型。

因为采用“梳式布局”,在巷道中,路人只能看到鳞次栉比的山墙和寨门,不能一眼把民房内看个通透,使得保留明清风格的民房充满了神秘感。

中英街

建于:光绪帝24年

地址:盐田区沙头角入关门口

QQ截图20170414094828

闻名遐迩的中英街,位于盐田区沙头角镇内,长250米、宽三四米,一边是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的香港,一边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深圳,小街好像一条纽带把深港两地连接在一起,实行独具特色的“一街两制”。

中英街真正的兴旺繁荣,是在1983年中英双方签订开放中英街协议之后,由于双方对“中英街”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大兴土木,整饬街道,修建店铺,使得这条小街朝夕间迅速繁荣、崛起,令人刮目。

中英街是一部浓缩的中华民族百年沧桑和屈辱的历史,它保留至今的中英界碑不仅是鸦片战争留下来的重要实物证据,是英国殖民主义瓜分和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见证,更是中英关系、粤港关系、深港关系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19世纪英国殖民主义侵华史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和香港回归的历史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观澜古墟

建于:清朝早期

地址:观澜街道新澜社区

QQ截图20170414095106

观澜古墟位于深圳观澜街道新澜社区,当地人俗称为“老街”,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深圳地区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古代墟市街区。

老街由观澜大街、卖布街、新东街、东门街、西门街、南门街、龙岗顶街、立新巷等十几条街道、巷道所组成;最长的街道约150多米,最短的街道10米余,最宽处9米,最窄处不足1米。现存碉楼15座、商铺一百多间、民居数百栋。

据文物工作者的调查统计,在观澜保存有114座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古碉楼,这是迄今为止深圳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雕楼群,对于研究深圳、宝安从清朝到民国近代史意义重大,同时对于研究粤东南近代建筑史提供了最好的实物标本,目前这一街区的建筑基本上仍保持着繁盛时期的布局和风格。

南山村

建于:800多年前

地址:南山区南头半岛中南部大南山脚下

QQ截图20170414095259

南山村因位于大南山脚下而得名,村民大多姓陈,也曾叫“陈屋村”。南山村里的保留下来的老建筑很多,除了陈郁(1957年任广东省委书记、省长)故居,还有两座有着600年历史的陈氏宗祠、兰所陈公祠。

村中200间被城中村包围的古老民宅,由于房屋老旧不适合居住,大都有近百年历史。业主多不在本地生活,或移民海外,或移居高尚小区,只有一部分念旧的村民还会在村内居住。现在的居民大多是来深圳寻梦和讨生活的,做着普通的工作,过着普通的生活。

赤湾天后庙

建于:南宋时期

地址:小南山下

QQ截图20170414095454

赤湾天后庙创建年代可追溯到宋代,数百年前,赤湾天后庙曾经为深圳带来巨大声誉,因为那里扼守珠江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和扬帆远洋的起点。

这座大庙气势宏伟,明清两朝多次修葺,规模日隆,成为当时沿海最重要的一座天后庙宇,凡朝庭使臣出使东南亚各国,经过这里时必定停船进香,以大礼祷神庇佑。明永乐初年,三宝太监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舟师远下西洋,开创海上“丝绸之路”,赤湾天后宫为其重要一站。

天后庙的香火在历史的尘埃中忽闪忽灭,想起来是几多辛酸几多庆幸。值得庆幸的是,1997年11月,深圳市南山区天后博物馆正式成立,赤湾天后庙又辉煌重光了。

赤湾左炮台

建于:清康熙年间

地址:赤湾鹰嘴山

QQ截图20170414095603

赤湾炮台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距今已近350年的历史。初建时有左右两个炮台,十二门大炮,拥有兵士2000余人。如今仅存左炮台和一门大炮了。左炮台不大,最宽处仅有15.5米,墙高3.78米。炮台占地400平方,很小,然气势之雄,魂魄之浩依然激荡着当年的威慑之力。

据介绍,新中国成立之初,东南沿海诸岛还未解放,当时的部队就驻扎在赤湾天后宫里。左炮台三面临海,山势峻峭,只要站在鹰咀山之巅,整个赤湾半岛尽收眼底,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部队决定在这里设立哨所。哨所里有个体积硕大的望远镜,像不眠的眼睛,时刻警惕地注视着伶仃洋海面。当时战士晚上一般都是和着衣服睡觉,枪就放在身边,子弹是上了膛的。改革开放初,赤湾左炮台仍被列入军事禁区。

随着进一步改革开放,左炮台的军事战略地位逐步淡化。

江氏大宗祠蚝壳屋

建于:宋嘉定(1208-1224)年间

地址:沙井街道的步涌社区

QQ截图20170414095947

沙井江氏大宗祠蚝壳屋,位于宝安沙井街道步涌社区。宝安至今已有千年养蚝历史,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养蚝的地区。江氏大宗祠始建于清代初期,自墙基至墙顶,全墙为蚝壳砌造,粘结之物是用含有蚝壳灰、石灰、糯米饭、糖等的混合物舂捣而成,既硬且韧可经百年风雨。

外露的蚝壳如鱼鳞般镶嵌成墙体,发出耀眼的银光。是目前深圳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蚝壳屋。

江氏大宗祠蚝壳屋像一个历史的镜象,印证着沧海桑田。

大鹿湾海域界碑

大鹿湾海域界碑:1902年竖立

地址:大鹏半岛南部海岸大鹿湾

QQ截图20170414100028

1898年,英国政府拓展香港界址,中英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条约规定,中国政府将大鹏湾、深圳湾两海域租给英国,这三块界碑就是这个条约关于海域租让的历史见证。

在香港回归十周年时,深圳市考古工作者在大鹏半岛南部大鹿湾海边发现了清英大鹏湾海域界碑。后来,又在大屿山西海岸看到了另两块界碑,被称为屿北界石与屿南界石。它是迄今深圳发现的唯一一块界定海域权属的界碑。

南山大铲岛

建于:晚清

地址:南山区蛇口西面的前海湾海面

QQ截图20170414100146

大铲岛地理形状如同一个铲,故有此名,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西面的前海湾海面。南山大铲岛为深圳第二大岛,与邻近岛屿小铲岛和孖洲合称“大小铲岛”。

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把深圳河以南一带(今日的新界和新九龙)租借给英国九十九年,以北土地(今深圳)归清政府管理。故此,深圳南面在清朝至中华民国时期,在不少地方都建有海关。为防范英军突袭,大铲岛也于清朝时代兴建海上海关,至今已有超过百年历史。

鲨鱼涌古港

建于:明朝年间

地址:大鹏新区葵涌街道办土洋村

QQ截图20170414100441

据当地人讲,以前的商品交易就在这个海滩上进行。香港以及外国的商船就停在海面上,然后用小船把商品运到岸边的沙滩上交易。境外商船运来的商品主要有棉纱、布匹、煤油、香烟、火柴、食品等,有时还有枪支弹药运来这里出售。内地商人运来的产品主要是猪、牛、羊、家禽、木柴、木炭以及农副产品。商品运出沙鱼涌口岸时,都要经过海关的检查。

这个盛极一时的交易场所,如今寂静地卧在大鹏湾上,再也找不到一点通商的痕迹了。

据资料显示,沙鱼涌这个交易场所在明朝年间就开始兴起,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最繁华的时期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在这里从事搬运、经商的人员曾经多达上万人。

内伶仃岛

建于:约明万历年间

地址:深圳湾东北部

QQ截图20170414100711

最早标注“伶仃洋”的地图,可能是明万历刻本《苍梧总督军门志·全广海图》。依图论,“伶仃洋”即珠江口一片布满零星岛山的海区。古人是以广州府为中心论伶丁洋之内外。元军押解文天祥的船正常情况下走的应是外伶仃。但文天祥《过零丁洋》的灵感或腹稿应来自伶仃洋。

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建于:1912年

地址:龙岗区葵涌镇土洋村

QQ截图20170414100823

原为意大利人的天主教堂,由主楼、礼拜堂和附属用房等三部分组成。抗日战争时期,该建筑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部所在地。

解放后,该旧址一度成为土洋小学校址。1998年5月设立东纵史迹展览馆并正式对外开放,基本陈列分为《东江纵队史迹展》和复原陈列两部分,展示了东江纵队的革命精神和战斗历程,再现了革命前辈在艰苦的条件下英勇抗日、“为民先锋”的史实。

宋少帝陵

始建年代不详、现墓为1984年由香港赵氏后裔出资扩建重修

地址:南山区招商街道赤湾村少帝路

QQ截图20170414100849

是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宋少帝赵昺的陵墓,是深圳市唯一的帝王陵。

远没有一般皇帝陵那么大气,整个陵园几乎一览无余。陵园北依小南山,南临伶仃洋。正中就是少帝墓,墓地中央竖立一块大石碑,墓碑的上方刻有祥龙两幅,中间刻有一太阳浮雕。

不免让人想起史书描述南宋汉人政权灭亡的那悲壮一幕,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没,丞相陆秀夫负帝蹈海殉国,标志着南宋的灭亡!

鹤湖新居

建于:清朝乾隆年间

地址:龙岗区龙岗街道南联社区

QQ截图20170414100950

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占地面积约25000平方米,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筑群,是深圳现存300多座客家围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一座。鹤湖新居内有300多间居室,最多的时候容纳了一千余人。

整个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被诸多专家学者誉为客家民居建筑艺术的结晶。经修复,已辟为客家民俗博物馆,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深圳历史、文化、民俗和建筑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龙田世居

建于:清道光十七年

地址:坪山新区坑梓田段心村

QQ截图20170414101040

是坪山新区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客家围龙民居之一,为广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别的客家围屋不同,龙田世居三面环水类似护城河,呈半圆形,另一面是高大的围墙,半圆形的河岸与外墙形成“龟背状”图案,为各地土楼所少见。  

大万世居

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

地址:坪山新区坪山街道大万路

QQ截图20170414101113

大万世居由曾姓客家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建成,大万世居建筑群形成“八阁走马楼、九天十八井”的格局,建筑布局匠心独运,环环相扣,体现了客家人卓尔不凡的家居智慧和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

茂盛世居

建于:清嘉庆年间

地址:龙岗区横岗街道四联社区

QQ截图20170414101143

茂盛世居是客家人特有的、融多功能于一体的建筑,中国五大民居之一,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约200年历史,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围屋为矩形围城式建筑,围墙遍布枪眼,四角有碉楼互相照应,机具防御功能,反应了客家人历代迁徙,异地立足的艰难和由此培养起来的防患意识。

甘坑客家小镇

建于:明清时期

地址:布吉甘坑村

QQ截图20170414101218

与观澜版画村、鹤湖新居、麻勘古村、大万世居等一同被誉为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甘坑小镇的由来可追溯至明清时期,目前依然保留着客家的特色建筑土楼与围屋,走在其中有种穿越的古装感,古香古韵随处可见、随处可觉。

甘坑村里,客家民居,众多古建,依山傍水,房连巷通,错落有致,犹如画卷。更有炮楼、碉楼、骑楼、吊脚楼等风情建筑融于山水之中,与几百年的客家老屋形成一种独特的客家文化载体。  

虔贞女校

建于:清朝光绪四年

地址:龙华大浪辖区浪口社区东北角

QQ截图20170414101300

这所历经130年风雨的女校为一座砖木结构的青灰色尖顶两层小楼,两米多高的泥沙墙将小楼四面围合,校门高大气派,透出一股浓重的西洋气息,“虔贞学校”四个大字依稀可辨。

虔贞女校在鼎盛时期,学生达数百人之多,因场地有限,校方实行“复式教学”,即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同一间教室上课。

虔贞女校的教学质量远近闻名,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到附近其他中学读书,都是免试的。1985年,虔贞学校停办后,曾被改造成一家工厂的厂房,后来又成了施工队的工棚。直到近年才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由专门人员清理院内的卫生,并采取了封闭保管措施。 

看完这21个百年古迹,   你还敢说深圳只是个没有历史的boy吗?

这些地方,你去过几个?

编辑 曹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