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麻麻不要等,或是中风,快看深圳救命地图!有人入院三分钟后获救

读特记者 郑健阳
2020-05-09 08:09
摘要

近日,记者了解到,形成于2016年的深圳“溶栓地图”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卒中患者获益,溶栓率大大提高,有的患者从入院到溶栓只花了三分钟。不过,这张地图的缔造者、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深圳市卒中中心会长任力杰还不满足,他提出,目前,他们还在努力三个“一小时”的第一个小时,让更多患者可以在黄金时间窗内获得及时救治。

俗称“中风”的脑卒中已经是中国致死率和致残率第一的疾病,治它的办法是“快”和“准”。

近日,记者了解到,形成于2016年的深圳“溶栓地图”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卒中患者获益,溶栓率大大提高,有的患者从入院到溶栓只花了三分钟。不过,这张地图的缔造者、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深圳市卒中中心会长任力杰还不满足,他提出,目前,他们还在努力三个“一小时”的第一个小时,让更多患者可以在黄金时间窗内获得及时救治。

卒中凶猛竟有5个“高”

最有效的方法使用率低

卒中,是一种突发的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中风”,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偏瘫、感觉障碍,以及吞咽困难等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而俗话也说,一人中风,全家发疯,因为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治疗费用的五高特点。迄今,它都高居中国致死率、致残率首位,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41%。

任力杰说,卒中虽凶猛,但医学界还是找出了紧急救治的办法,溶栓治疗是目前被认可的最有效的办法,“三个人之中就会有一个人受益。”

但在实际临床中,溶栓的使用率却很低,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溶栓对救治的时间窗有严格的要求——在发病3-4.5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是决定中风病人生死的关键。而这一严格的标准是很多缺乏卒中中心的医院无法做到的,这导致溶栓率非常非常低,全国不超过2%,2014年,深圳溶栓率不到1%,“这意味着,一百个人里,不到一个人能获得溶栓治疗。”任力杰说。

溶栓地图集结26家医院

最短DNT时间15分钟

这一时间要求也就意味着,治疗卒中的关键是快和准。

如何快?送院救治要快,尽量在4.5小时的黄金时间窗内将患者送到医院进行溶栓。

如何准?送到医院时,这家医院具有溶栓条件,能快速为患者进行溶栓治疗。

2016年年底,在任力杰的努力下,深圳市卫计委发布了全国第一张“溶栓地图”,地图由遍布全市的定点医院+120急救网络串联而成,是深圳人的“救命地图”。目前在最新版深圳溶栓地图上,共有26家深圳市急性脑卒中医疗救治定点医院。有了这张救命地图,患者发病时,家属可以从救命地图上一目了然离家最近的定点医院。这是一张高效智能的地图,可以通过无线的信息化系统即时传输资料,病人还在救护车上,病情信息已经到达救治医院的卒中中心,让医护人员提前做好准备。

关注“深圳市卒中学会”,就可以获取离家最近的卒中中心。

溶栓地图+卒中中心这一系统工程给患者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有了溶栓地图之后,深圳患者的溶栓率已经上升至8.6%左右,在地图推出的当年,患者到卒中中心平均60分钟内就能够进行溶栓。任力杰介绍,随着经验累积,如今,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DNT(到院后至溶栓时间)的平均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最快竟达3分钟。2019年,深圳的溶栓病例已超过1300例,溶栓率达到20%。不少送院时已经说不出话的卒中患者,最后都能走出医院,过去让任力杰心痛的“全家人围着中风病人哭”的场面也少了。

深圳的这张溶栓地图和卒中中心标准化建设也获得国家卒中中心甚至世界同行的点赞,成为了深圳十大民生实事之一。

手麻麻睡一觉就能好?

还有1个“一”要实现

任力杰提到,为了和时间赛跑,他们现在追求三个“一小时”,即病人发病到打120为第一个一小时,120送到卒中中心为第二个一小时,入院到溶栓为第三个一小时。溶栓地图只解决了第二个和第三个一小时,可第一个一小时呢?

“这一点十分关键。患者在家瘫了,可因为不知道这是卒中,他就不来医院。”任力杰说,目前,仍有80%的卒中患者因为这第一个一小时没有获得及时治疗。

不久前,医院一位退休的护士长在家感到“脸麻”,可她不是第一时间打电话向120求助,而是以为自己躺一会儿就好了,到第二天才发现自己中风了,可这时候已经晚了。

要如何解决第一个一小时呢?任力杰认为,第一就是提高卒中的知晓率,让患者和家属能快速识别卒中,中国卒中学会总结了“120”口诀:“1”:看一张脸,面部出现不对称,口角歪斜,尤其是微笑时两边弧度不一致;“2”:查看2只胳膊,平行举起时有单侧无力;“0”:聆听患者语言,言语不清、表达困难,连基础的短句都无法准确表达。

“如果出现上述的任何一种情况,都可能是卒中先兆。”任力杰提醒,这时要赶紧打120急救电话,立即到神经内科急诊,并记住症状初发的时间。目前,他们都是不遗余力地宣传。

此外,他们也正在通过科技手段如VR手段等模拟卒中发生时的情景,还在探索用科技监测高危病人的情况变化。

任力杰估计,现在全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至少有200至300万,以300万为例,如果80%的卒中患者能有一半在第一个“一小时”中被送到医院溶栓,那就有120万患者。按照溶栓率的获益率,每三个人中有一人获益,估计会有40万卒中患者通过溶栓获救。

不过,记者了解到,根据目前的医保政策,如果患者是在发病后3小时至4.5小时之间溶栓,溶栓费用就无法报销,有的患者可能会因为1万多元的费用而放弃溶栓。

“可是,如果患者瘫痪了,今后带来的经济压力会更大,估计需要50万至100万左右。当然,我们也希望医保能跟得上目前的救治情况,让更多的患者可以获益。”任力杰说。

快速建立新冠卒中救治指南

在新冠疫情爆发后,深圳市脑血管病质控中心第一时间制定发布了《深圳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脑卒中诊疗防护指导意见》,要求全市各医疗机构脑卒中接诊部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按照意见严格落实执行。该意见的出台为脑卒中患者的救治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据了解,意见中指出分诊台分诊人员或120接诊疑似脑卒中患者的人员,需配备二级防护,必须询问以下三个问题:①是否有疫区(湖北)居留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接触史;②是否有发热;③是否有咳嗽、呼吸困难、腹泻症状。无可疑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证据患者进入正常脑卒中患者救治程序。如可疑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则进入脑卒中可疑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程序,并急请呼吸科联合脑卒中团队会诊。该意见全面具体的阐述遇到病毒感染患者的处理方法,有效降低了疫情期间因脑卒中引起的致残率、致死率。

任力杰说,在这一指南下,患者和医生都获得安全防护,且救治的时间并未延长,卒中患者数量和去年同期是持平的。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陈伊翘

(作者:读特记者 郑健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