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人民政府日前发布《东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东莞市将结合海洋现状及区位优势,依托东莞港,通过整合虎门镇区、威远岛和水乡片区和滨海湾新区的旅游资源,发展邮轮游艇新兴产业和滨海休闲度假旅游业,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红+蓝”滨海旅游业。
形成“一带四区一圈”新格局
《规划》提出,2020年,全市海洋总产值将达到1110亿元,年均增长约8%。努力将东莞建设成国家海洋战略实践先行区、珠三角海洋生态文明示范点、珠江口东岸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东莞将形成“一带四区一圈”现代海洋经济空间新格局。“一带”是指以东莞的海岸带为主轴,打造一条以高端临港产业集群发展、海洋战略新兴产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引领、陆海联动的蓝色产业带;而轴带上的麻涌、沙田、虎门和长安四大海洋经济主体区作为载体,则是重点建设内容;一圈即深莞惠海洋经济合作圈,东莞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海洋经济合作,形成合理分工、错位互补发展的海洋产业空间格局,形成深莞惠海洋经济合作圈。
《规划》还提出,东莞以港口城市为重要牵引力,发展以海带陆、区域联动合作的经济模式,以滨海新区为重要支点,主动接受自贸试验区的产业带动辐射,通过推动滨海湾新区与深圳大空港、中国(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深度对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融合升级,充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在珠三角一体化的总体框架下,推动东莞与珠三角其它地区在海洋产业协作、产业功能区整合和重大产业服务平台共建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加强与港澳衔接,积极参与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推进海洋经济融合发展。发挥东莞紧靠货源腹地优势,加强与东盟国家在港口码头、物流园区等建设管理方面的合作,全力建设珠江口东岸临港产业集聚区,努力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运和物流节点。
发展邮轮和休闲度假旅游业
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规划中,滨海旅游业作为东莞特色产业写进了《规划》。《规划》提出,以东莞市的水乡风情休闲区、滨海历史文化游憩区和狮子洋畔滨海旅游度假带为主体,通过整合虎门镇区、威远岛和水乡片区和滨海湾新区的旅游资源,发展邮轮游艇新兴产业和滨海休闲度假旅游业,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红+蓝”滨海旅游业。
所谓“红”,是指建设成为具有相当规模和档次的历史文化“红色”旅游景区。以威远岛、虎门镇区为主体,重点建设威远岛特色旅游区,将威远岛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转变为一个环境优美,融历史、文化、生态、现代游览、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滨海旅游岛。整合虎门销烟池景区、黄唇鱼自然保护区、沙角炮台景区以及虎门大桥、新湾渔港、沙角电厂以及规划建设中的黄唇鱼科博馆等特色景观资源,把威远岛片区打造成历史文化旅游的龙头产品。
同时,依托海水、海岛、滨海区域等资源开展“蓝色”滨海休闲旅游。通过规划开发威远岛,发展独特海岸线滨海景观。
东莞发展滨海旅游业,将融合游艇制造及滨海湾新区的游艇产业,发展游艇设计、维修、培训、配套金融等游艇上下游产业,打造游艇服务产业集群,引进和培育游艇动力设备、游艇附属设备等配套产业。《规划》明确提出了扶持游艇俱乐部发展,支持广东狮子洋游艇俱乐部项目建设,鼓励国际知名游艇俱乐部在东莞设立总部。
见习编辑 陈湛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