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迷彩服是58岁的黄思权最常穿也最爱穿的衣服。1981年参军入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在伍期间曾获三等功2次,他说营盘生涯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退伍后的黄思权决定当一名“为众人报薪者”,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深圳民兵组织,并于2012年成为盐田区海山街道鹏湾社区人民调解员,用行动诠释何谓中国军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使命与精神。
退役不退疫,疫情就是命令
“到我这个年龄,物质追求也淡了,能和家人团聚,跟老朋友喝上一杯就是最大的幸福。”春节前夕,黄思权请假提前回老家兴宁,同家人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
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全国人民的归乡步伐,一通来自社区工作站的紧急电话让黄思权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他暂别家人,一人奔袭300多公里,再次回到盐田,第一时间投入到防疫工作中。
当得知盐田区响应党中央号召,组织捐款活动以帮助抗疫一线及困难人群,生活拮据的黄思权毫不犹豫地捐出1000元,军人的种种特质已融入他的血液。
排查加调解,熄灭纠纷火苗
“守卡口,勤。”黄思权将提前备好的口罩交给居民。
“让你戴口罩是国家要求的,已经写入法律,为了自己和他人安全,请你配合我们的工作。”
“和居民沟通要讲究技巧,以前谁也没遇到过这事,你自己要先保持冷静。”
通过与在场人员的沟通,及时化解纠纷,避免了一场肢体冲突。
因疫情有困难,找黄叔准没错
零售行业是疫情打击的“重灾区”,部分辖区商铺因收入大幅减少不得已结束经营。黄思权在排查时发现一家商铺因疫情无法继续经营但合同未到期,承租方不想承担毁约的赔偿,出租方坚决不肯减租,租赁双方都只想保障自身权益互不和谈。他主动出击,情理法并用,以背对背、案例引导的方式晓以利害,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成功避免一起涉疫矛盾激化、事态升级的纠纷发生。
“我辛辛苦苦地工作4个月,一分钱工资都没拿到,请你们帮帮我。”一名清洁人员找到黄思权寻求帮助。黄思权找到有关负责人,讲明利害关系,第二天就成功帮助当事人要回工资。
“这些都是小事,我是党员也是调解员,排查隐患,化解纠纷,促进和谐,这是我的工作”黄思权说。
编辑 周其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