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14号线和16号线取得新进展

读特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张芳 罗思明 文/图
2020-05-07 17:06
摘要

截至目前,地铁16号线全线完成围护结构超过90%。

备受龙岗市民关注的地铁14号线和16号线建设传来新进展!5月6日,全国首台中心螺机式土压/TBM双模盾构——“初心号”在深圳地铁14号线布吉站——石芽岭中间风井区间303环位置处完成TBM/EPB的模式转换;5月3日,深圳地铁16号线田心车辆段,完成联合检修库首块顶板的顺利浇筑。

“初心号”盾构机内部。

据了解,布吉站——石芽岭中间风井区间左线全长约2129米,地质情况复杂,区间隧道施工具有开挖面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穿越地层岩石抗压强度高、埋深大、掘进长等难点。石芽岭公园段为全断面微风化角岩,岩层较为完整且强度高,单一模式的盾构机无法满足该区间的施工需求。“软硬兼施”的“初心号”双模盾构机是首创土压(EPB)和TBM两种功能模式的盾构机,既能满足软土地层和极端上软下硬地层掘进,又能满足长距离超硬岩地层掘进的多功能性需求,为隧道安全、快速、高效、可靠施工提供强大支撑。

据悉,“初心号”自2020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于4月20日开始启动模式转换。结合以往隧道掘进设备设计及使用经验,地铁14号线决定在既定的软硬交接面停机,开始TBM模式向EPB模式的转换。转变模式后,盾构机掘进过程始终维持开挖土量与排土量相互平衡,土舱内渣土的土压力与掌子面的土压和水压相互平衡,以此维持掌子面的土体稳定并防止地下水涌出,确保盾构施工作业的安全高效进行。

在历经360小时不间断操作后,“初心号”盾构机正式由TBM模式转换为EPB模式,该掘进模式的转换将极大节省地铁建设过程中的人力、物力,确保盾构隧道施工更加高效进行,并为后续同类型双模盾构的模式转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另悉,“五一”小长假期间,深圳地铁16号线田心车辆段完成联合检修库首块顶板的顺利浇筑,全面拉开了田心车辆段主体施工的序幕。

据了解,深圳地铁16号线田心车辆段及出入线工程由中铁14局负责施工,总占地26.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36万平方米。其中联合检修库长323.6米,宽145.8米,主体结构形式为桩基础柱梁板框架结构;结合设计后浇带及沉降缝按照“分区施工,统筹管理”的原则将整体盖板划分为27块,每块面积约1750平方米。此次浇筑的顶板为B02段,长30.5米,宽54.6米,钢筋总量约246吨,混凝土方量1044方。

顶板浇筑现场。

“此次顶板的顺利浇筑为后续主体顶板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下一步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项目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后续施工中,项目部将发扬首件工程中的优点,继续改进优化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在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展,更好更快地完成各项施工任务。

现场欢庆联合检修库首块顶板的顺利浇筑。

据了解,截至目前,地铁16号线全线完成围护结构超过90%。其中,已实现四期工程首个区间(龙岗汽车站-天健花园站)双线贯通,全线预计2023年建成通车。

编辑 彭健雄

(作者:读特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张芳 罗思明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