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能在巷子口看到捏面艺人的小摊位上,插着形形色色、栩栩如生的小人,喜欢目不转睛地看着师傅从一堆粉团揉捏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小人偶。当时就想着“到底是怎么做到的,真是太厉害了,什么时候我也能做一个呢?”
4月23日上午,第21个世界读书日期间,我街道图书馆以“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 为主题,在图书馆活动室举办民间艺术 “捏面人”传承与体验活动,吸引了36组家庭参加。
在活动现场,老师展示的精制品孔雀、老鼠娶亲及各种神态的小面人吸引了广大家长及小读者的驻足观赏,当获知这些作品就是靠桌面老师分发的五颜六色的面团捏出来的,个个无比好奇,激动万分啊!惊讶之余更是认真的向老师讨教学习起来。
做一个粉团容易,但要捏出造型就没那么容易啦,这可不比橡皮泥哦!就让我们跟着河南郑州手艺人、民间艺术大赛手工获奖者任春花老师走进神奇的非遗文化传承与体验活动——民间艺术 “捏面人”的手工课堂,跟着老师学习简单的捏面人——五彩蛇的制作吧!只见小读者们全神贯注地跟着老师的步骤,按要求选取材料,首先取出绿色的面团捏成圆形,然后揉成头粗尾细的长条绕到竹签上,看,最重要的环节小花蛇的身体就形成了;第二步为蛇的眼睛,取黄豆颗粒大小的白色和黑色面团各捏成园点;第三步装饰蛇身上的小花点,使用了粉红和黄色的面团;第四步用大红色的材料搓成蛇的舌头,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小读者们终于亲手捏做出了一条条活灵活现的五彩小花蛇。
原来,捏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汉族民间工艺品。主要以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据了解,图书馆自去年围绕“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举办了 “范氏剪纸”、“烙画葫芦”、“草编”等非遗文化传承与体验活动以来,吸引了一批批亲子家庭参与到传承文化活动中,这次在“4.23”世界读书日继续引进民间艺术“捏面人”,也是希望通过对面塑代表作品的审美赏析,了解和热爱中华民族古老优美的面塑艺术,让更多的小朋友喜欢上我们的民间艺术!
编辑 白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