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为落实工信部对外链管理提出的专项指导意见,腾讯发布《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调整声明,将在“安全为底线”的前提下,以“四项原则三条措施”实施第一阶段的互联互通。同时,腾讯也表示,将与其他平台共同探讨进一步的互联互通。
第一阶段:腾讯公布三项举措
在此之前,国新办组织召开的“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布会上,工信部曾就互联互通、外链开放等问题进行回应,称互联互通是互联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并强调互联网安全是底线,网址屏蔽问题要能够分步骤、分阶段得到解决。
腾讯在声明中表示,9月17日起,将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始执行新的《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这也意味着第一阶段的互联互通,新规特别强调安全和用户自主选择。具体包含三项举措:
1、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用户升级最新版本微信后,可以在一对一聊天场景中访问外部链接。
2、为用户提供自主选择权。群链接因涉及广大接收方用户,我们将继续开发功能便于用户自主个性化选择。
3、设立外链投诉入口,用户可以举报违法违规外链。平台将按照相应规则处理,并对外链提供平台的管理有效性设立信用分级。
以安全为底线,腾讯遵循四项原则
用户隐私、用户体验、信息安全一直是腾讯关注的焦点。2021年至今,微信用户对外链的投诉当中,77%集中在骚扰、欺诈和诱导三大类,这些有害信息的传播也带来极大的平台风险。为此,微信对于外链管理也始终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和严格的标准。
在互联互通的消息传出后,网络上很多用户也表示了担忧的声音,特别是互通后的用户数据安全、可能的营销骚扰体验等。对此,腾讯特别强调将坚持以安全为底线,在实现互联互通的整体进程中,始终遵循四项安全管理原则:
1、防止出现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
2、防止出现过度获取用户隐私、危害网络信息与数据安全的行为;
3、防止出现过度营销、诱导分享等有损用户利益的行为;
4、坚持用户为本,将更多选择权交给用户。
此外,腾讯还表示,将积极配合其他互联网平台共同落实工信部专项指导意见,探讨在其他平台上顺畅使用微信服务的技术可能性,实现进一步的互联互通。
根据9月17日最新修订的《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共列明了十九大类违规内容分别为:诱导分享类内容;诱导关注类内容;诱导或误导下载/跳转类内容;违规拼团类内容;H5游戏以及测试类内容;虚假红包等欺诈类内容;非法分销等违法经营及可疑服务类内容;谣言类内容;骚扰信息、广告信息及垃圾信息等影响用户体验的内容;题文不符、内容低俗的信息;非法获取和使用用户数据、信息、侵害他人权利类内容;在线供奉佛祖等“宗教性捐献”及相关信息;有偿投票内容;干扰正常使用、强制跳转类内容;与微信或其服务平台相似功能服务类内容; 特殊识别码口令类信息;违反宪法等法律法规的内容。
其中,“分享观看全集”、“分享抽奖助力”、“不转不是中国人”、“诱导关注公众号”、“诱导跳转”、“任何在朋友圈传播的拼团链接”、“性格测试H5”等等具体场景被明确禁止。
该《规范》称,对于违反规范的内容,腾讯有权将其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停止链接内容在微信继续传播、停止对相关域名或IP地址进行访问、阻止相关链接直接打开、在朋友圈对相关内容做不可见处理等。
(原标题《微信发布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调整声明,分阶段分步骤推进互联互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