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郊游,就是暂且远离都市沸腾的喧嚣和飘拂的尘埃,行走于相对素净的荒郊野外,去欣赏植物的五彩缤纷,去观看动物的激情活力。一溪流水、一星嫩芽、一只飞鸟、一队迁徙的蚂蚁等卑微之物,皆能引发踏青者表情夸张地围观和大呼小叫地惊叹。一株树,若直直而立,很难吸引踏青者驻足的目光;但一株树,若扭曲如游蛇,弯曲似驼峰,却时常会被人视为风景。赞叹之余,还前呼后拥地要与其合影留念——审美的异化,导致审美的颠倒与病态:以曲为雅,以直为俗;以正常为不正常,以不正常为正常。
大自然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其中蕴藏着美,也蕴藏着丑。郊游,究竟想观看什么,想获取什么——对于那些有心人而言,诸如此类,无疑是要预先思忖和琢磨的功课。
窃以为,要想真正在郊游中俘金获银,最佳的方式,则是把自己化为一个躬身求教的读者,把旷野当作一部厚重博大的典藏,去揭开其封面,鞭辟入里地洞察其中的奥秘、辨析其中的蕴含、触摸其中的律动、汲取其中的养分、感悟其中的真谛——目光若只是满足于在封面上流连忘返,误把封面当作书,误把酒瓶当作酒,误把鸟毛当作鸟,无疑差之千里。
郊游,若以游山玩水为终极指向,未免失之于肤浅,而应让其承载更多的内容,比如亲近一下土地,向给我们提供生命的滋养却从来都不图谋回报的土地,表达我们内心的感恩;比如观察一下庄稼,甚至体验式地亲手干一干农活,了解麦子生长与收割的整个过程,懂得面粉的来历,更体味“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比如去农家串门做客,看看农民生活的状态,看看他们那双粗糙的双手,与他们促膝交谈,搞清他们的喜忧,透视他们的爱恨;比如去养牛场和养鸡场转转,与那些将要化为我们餐桌上的可爱动物相视而望,从它们的目光里,也许我们会领悟怜悯的价值……世间有多少我们以为的身外之物,其实都与我们有关,只是目光近视的我们,对其熟视无睹而已。
郊游,更不应把自己化为一缕轻云,飘忽而去,飘忽而回,最终虚空无获,而应将其当作一次民情与世态的阅读之旅,在行走中既明察秋毫,又洗耳恭听,以此来读懂山水,读懂花草,读懂气象的变化,读懂季节的表情,读懂生命的憧憬,读懂人心的所向,并最终读懂自己。
(原标题《去郊外阅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