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本报4月17日报道的,在国际人才交流会上,儿科、妇产科、精神科医生等人才紧缺、去编制化改革等导致“招聘难”等问题,深圳市卫计委回应称,对于儿科、妇产科、精神卫生等临床紧缺专业,深圳采取了招人的倾斜政策,以缓解“招医”难。
深圳市卫计委表示,儿科、妇产科、精神卫生等专业在全国范围都属于临床紧缺专业。为了缓解“招医”难,深圳采取了多种举措来缓解儿科等资源紧缺状况,比如将儿科、妇产科、精神卫生等专业纳入紧缺岗位目录,进一步放宽年龄和职称等条件,给用人单位更大空间进行自主选聘;合理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加大财政投入,适当提高儿科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在职称晋升和主治医生岗位聘用中给予政策倾斜;加大儿科人才培养力度,尽快在深圳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开展儿科医学生的培养,探索与外地知名医学院校联合培养儿科专业本科生;加大儿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和儿科医生转岗培训力度。
目前,深圳在市属新建医院实行去编制化改革,不少求职者观念上认为没有编制就不是“铁饭碗”,相比起其他公立医院而言,去编制化改革医院招人更难。市卫计委表示,实际上,去行政化、去编制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趋势和要求,其目的是建立以岗位为核心的全员聘用管理制度,淡化身份差别,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2016年,深圳市卫生计生委组织市、区医疗卫生机构赴深圳市外13个城市招聘卫生人才,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大学附属医院等受到医学毕业生的青睐,在招聘数量中占比较大,报名人数也最多。南医大深圳医院还通过人才政策,吸引了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和临床I、II类人才参与医院建设。
编辑 波塞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