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联全球高校第三!2019年国际专利申请榜单发布,深圳大学表现亮眼

2020-04-29 15:31
摘要

4月7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官方网站公布2019年国际专利申请情况

4月7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官方网站公布2019年国际专利申请情况。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通过WIPO提交国际专利申请(PCT)的最大来源国。在全球PCT申请教育机构中,深圳大学表现不俗,以PCT申请量247件的数量蝉联持全球第三,仅次于加州大学系统和清华大学,超过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东京大学等世界名校。

在全球PCT申请排名前50的教育机构中,共有14所中国大学,其中清华大学以265件位列中国教育机构之首,深圳大学以247件的数量紧随其后,位列中国教育机构第2,较2018年下降一位。2018年,深圳大学PCT申请量为228件,PCT申请公开数量达201件,位列全球高校第3位、中国高校第1位。

2019年PCT申请进入全球教育机构排名前50名的高校(部分)

近年来,深圳大学立足我市科技创新优势,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四链协同”的知识产权体系,为师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环境和有力支撑,各项知识产权成果持续涌现。

构建创造链,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一方面,注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在科技前沿领域获取具有战略储备价值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与企业开展协同创新、集成攻关,促进学校和企业科研人员双向交流,创造一批成熟度高、能够支撑产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高价值专利。如,彭祥教授团队与华为、联想等多家公司合作,主攻相位辅助三维成像与测量技术,目前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构建运用链,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成立技术转化中心,挂靠学校资产经营公司,实行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模式,提供从成果推广到产业化的一条龙跟踪服务。引入合享价值度模型,对专利进行综合评价,优先运营高价值度专利,提高专利整体运营效率。建立知识产权转化利益分配机制,出台《深圳大学知识产权奖励办法》、《深圳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办法》,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更多惠及科研人员,其中一次性转让收入的85%归于研发团队,极大激发了科研人员应用技术研发成果,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热情。

构建保护链,呵护创新创业的火种。根据不同研发阶段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加强知识产权评议,规避研发风险,提高研发效率。在与企业的合作中,明确知识产权归属,防范产生纠纷。实行“菜单式”专利申请代理服务,由专利代理机构配置人员,并入驻学校科研团队中,共同制定专利申请和保护方案,形成完整的专利保护圈。

构建管理链,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组建学科情报研究团队,依托专利数据库等资源,帮助科研人员了解国内外专利情况,及时调整优化研发策略及路径,避免重复研究和资源浪费,提升自身创新成果质量。建立“知识产权云平台”,实时统计学校专利情况,从知识产权权属认定、申请保护、转化流程、奖励办法、保密性审查等方面,实行全方位管理服务,提升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健全的知识产权体系保障,使得深圳大学近年来产学研合作成果丰硕。上述提到的彭祥教授团队已实现产值三亿五千万元,帮助企业“易尚”公司成功上市;张会生教授团队研制全自动化学发光检验免疫分析仪器,成为中国化学发光免疫定量分析的领先者,帮助企业“新产业生物”公司成功上市,实现产值过亿;牛增强教授团队的波形控制能量负反馈激光焊接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实现产值两亿元。

编辑 关越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