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2019年度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召开。据悉,2019年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下降至24微克/立方米,是2006年有监测数据以来,首次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创历史最好水平。同时,深圳市河流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
2019年,深圳全市空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深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9,连续7年排名前10,在珠三角地区排名第1。全年灰霾天9天,较2018年大幅下降11天,为1989年以来最少。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负责人表示,2019年,通过实施补贴政策,深圳完成了8万辆老旧车淘汰,其中柴油车4.2万辆,汽油车3.8万辆。据统计,SO2因此削减约22吨,NOx削减约3547吨,PM2.5削减约156吨。
今年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2020年“深圳蓝”行动计划,在原PM2.5浓度一项指标基础上增加AQI达标率96%和臭氧浓度125微克/立方米的两项指标,并相应细化分解到各区。重点推进455家重点监管企业的销号式综合整治;除此之外,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还将联合各区和市住房建设、交通运输、水务部门,全面落实“7个100%”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水环境方面,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2019年深圳市河流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据悉,国考深圳河河口断面全年平均水质达Ⅴ类,省考观澜河、坪山河全年平均水质分别为Ⅳ类、Ⅲ类;国考茅洲河共和村断面2019年11月、12月均达到Ⅴ类,省考龙岗河西湖村断面2019年12月达到Ⅴ类。全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2020年,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成立了五大流域下沉组和综合协调组,以流域为单元,以水质目标为导向,以污染源管控为重点,系统实施水环境管理,确保完成“水环境治理成效巩固管理提升年”的硬任务;今年的“利剑四号”行动,也将重点对入河排污口开展溯源整治,实现水质达标。对全市2446家“小废水”产废企业进行排查整治,统一处置;对“散乱污”企业进行深度排查整治,确保6月底前全部清零。
在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截止2019年底,全市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地25处,面积占市陆域面积的24.75%。据悉,深圳市具有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多种类型,物种多样性较丰富。野生动物110科513种。深圳开展自然保护地人为活动遥感监测,对疑似破坏斑块进行登记核查,初步形成了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监管机制,实现自然保护地全覆盖遥感监测监管。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陈伊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