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飞!粤港澳大湾区机场旅客吞吐量世界第一

南方+客户端
2017-04-06 15:01
摘要

加快建设对标世界级机场群,为湾区城市群提供强有力的航空枢纽支撑,珠三角机场群不是过去珠三角机场合作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国家层面上面向世界的质的飞跃。

让迪拜经济腾飞的不是石油,而是飞机?有专家分析,迪拜阿联酋70%以上收入来源发展临空经济区,在其中设立自贸区的交易所得。

而世界上著名的几大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和旧金山湾区,背后都有世界级"机场群"的支撑。

粤港澳地区目前有广州、香港、深圳、澳门、珠海等5个干线机场,以及佛山、惠州、梅县、潮汕、湛江5个支线机场。从统计数据看,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的旅客吞吐量1.68亿,超过了纽约湾区的机场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

乘着湾区的发展东风,珠三角各城市密集机场布局,或扩建或新建,要打造世界级的珠三角机场群。

这将给湾区中的城市带来什么改变?

1、对标全球:世界级湾区背后的"机场群"

世界级湾区背后一定有一个世界级城市群,世界级城市群总是与世界级机场群相伴而生。

因为世界级城市群通常以体系化的机场群支撑其国际化职能,此类机场群一般包含2-3个大型枢纽机场,同时以一系列中小型机场为辅,形成体系化的航空服务网络。

●纽约湾区:

 

以纽约、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几个大城市为核心,涵盖40个1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纽约机场群包括肯尼迪、纽瓦克、拉瓜迪亚三个大型机场和体特保罗、斯图尔特、大西洋城三个小型机场。

●旧金山湾区:

位于美国西海岸的北加州,由旧金山等103个城市形成的城市群。除了可以倚靠纽约湾区的资源,自己也有三个机场,以旧金山国际机场为主,还有奥克兰国际机场及诺曼。峰田圣荷西国际机场。

●东京湾区:

该城市群从东京湾的千叶开始,经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大阪、神户直达北九州的长崎,呈条带状。东京湾区拥有包括成田、羽田机场两大主要机场在内的6个机场。

●粤港澳大湾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把"粤港澳大湾区"纳入其中。包括广州在内的珠三角核心区的11个城市,包括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佛山、中山、惠州、江门、肇庆,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机场群:粤港澳地区目前有广州、香港、深圳、澳门、珠海等5个干线机场,以及佛山、惠州、梅县、潮汕、湛江五个支线机场。

湾区机场群数据PK:

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的旅客吞吐量1.68亿人次,远超纽约湾区三大机场的吞吐量之和!五大干线机场直线距离不到150公里,机场密度为全国之首,世界罕见。

据国际机场协会(ACI)公布的《2015年全球最繁忙机场排名》。2015年,在世界1144个机场中,粤港澳大湾区以香港国际机场(全球第8)、广州白云机场(全球第18,全国第3)、深圳宝安机场(全国第5)等6个机场的旅客吞吐量1.68亿人次,位居世界第一。

纽约湾区的纽约肯尼迪机场(全球第16)、拉瓜迪亚机场、新泽西纽瓦克机场的旅客吞吐量1.25亿人次,位居第二。东京湾区的东京羽田机场(全球第5)、成田机场的旅客吞吐量1.08亿人次,名列第三。旧金山湾区的旧金山国际机场(全球第21)的旅客吞吐量0.5亿人次,位于第四。

2、天空争夺战打响谁能笑到最后?

我们再来看看国内的数据:2015年,在全国208个机场中,粤港澳大湾区6个机场的旅客吞吐量1.68亿人次,居中国湾区之首。

杭州湾区以上海浦东机场(全球第13,全国第2)、虹桥机场(全国第6)、杭州萧山机场(全国第10)等8个机场的旅客吞吐量1.38亿人次,列中国湾区第二。

渤海湾区以北京首都机场(全国第1)、天津滨海机场(全国第20)、大连机场(全国第21)等10个机场的旅客吞吐量1.30亿人次,列中国湾区第三。

由此可见,粤港澳大湾区的机场旅客吞吐量也位居中国之首!

不过,这一场天空争夺战,才刚刚开始。

国家发改委在3月15日透露,《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已正式印发。到2020年,中国内地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60个左右,到2025年新增机场136个,形成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三大世界级机场群,其中珠三角机场群正位于粤港澳大湾区。

不久前,广东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在机场方面,珠三角要在广州白云、深圳宝安、珠海机场改造扩能的同时,谋划建设惠州机场和珠三角新干线机场。

根据专家分析,湾区机场群通常有相对清晰的职能分工体系,其中枢纽机场形成对核心地区"1小时"(50公里左右)的高效交通服务。

此前,由于广州机场远离核心湾区、香港机场受限于通关等因素,难以满足对湾区"1小时"的高效服务,而深圳机场由于国际航线资源稀缺,对核心地区的国际化职能服务有限。

另一方面,跨江公路、轨道建设滞后,深圳机场对西岸的服务亦有欠缺,加之珠江西岸自身缺乏大型机场,珠三角呈现"枢纽机场培育不足,西岸缺乏大型机场"的局面。

这一系列问题,有望随着珠三角各城市发力机场枢纽、珠三角打造世界级机场群的建设而突围。

目前,广东正在规划布局"5+4"骨干机场格局。

所谓"5+4",指的是广东省要对珠三角地区的广州白云、深圳宝安、珠海机场改造扩能的同时,谋划建设惠州机场和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另一方面,粤东西北则要加快推动揭阳潮汕、韶关、湛江、梅县机场建设和改造升级,由此形成一个全省"5+4"的骨干机场格局。

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支撑建设世界级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珠三角各城市也都使出了"洪荒之力"。

广州,正在迈向全球重要航空综合枢纽,目标是2020年,年旅客吞吐量为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50万吨、飞机起降量62万架次。2号航站楼启用后,届时白云机场吞吐量将有望超过浦东机场,位列全国第二。2025年旅客吞吐量将有望达到1亿人次,成为全球重要的航空综合枢纽之一。2017年2月,广州市政府印发《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还提出建设南沙通用机场,打造白云机场商务航空服务基地。

而在深圳,今年1月,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深圳将规划建设深圳机场第三跑道、卫星厅、T4航站楼,新开通5条国际航线。

今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将推进珠海机场升级改造和通用机场建设。

与广州同心打造超级城市的佛山,也在期待展翅高飞。过去数年,佛山高明,广州增城、南沙都曾传出珠三角新干线机场选址的消息。在今年的佛山市重点工作部署会上,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表示,佛山将力争把珠三角新干线机场打造成为珠西新空港中心,为广东全省再造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辐射带动粤西乃至更大区域发展。

惠州将建千万人次级别"巨无霸"机场。2月24日,惠州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提出,要抢抓省加快"五大干线机场"建设的机遇,按照"新三步走"战略,加快推进惠州机场建设,尽快实现旅客吞吐量100万、500万、1000万的目标。

3、"1:8效应":世界级机场群将给湾区带来什么?

机场群的起飞,将带来什么?

民航业界流传着"1:8效应"一说,机场的投入产出比可以高达1:8。

如今,机场已从传统意义上的单一运送旅客和货物的场所,演变为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节点,甚至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不断吸引着众多相关行业聚集到周围。

就拿广州来说,且不提临空经济的直接带动,机场所代表的枢纽效应就已经让人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2016年4月,思科中国创新总部正式落户广州,这是思科在美国以外最大的物联网研发平台和智能制造平台,年产值规模将达到千亿级别;2016年6月,全球最大的散货运输公司——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总部正式落户广州;3月1日,富士康年产值近千亿元的第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项目在广州增城动工……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中心教授郑天祥认为,在美国,空运成为货运的主要运输方式。香港机场的航空货运占总货运吞吐量约2%,而货值却占1/3.目前白云机场的客运量接近香港机场的水平,货运将是一大增长点。

伴随着珠三角世界工厂的转型升级,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将是未来航空货运源的增长极之一。例如生物医药、智能芯片等产品,海运无法满足其时效性和运输条件的需求,这就为广州机场的航空货运业务带来无限商机。

在生物医药行业,过去一年多来,四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密集造访广州,加上GE、百济神州等"世界级"生物医药企业落户广州,背后凸显了全球生物医药版图中广州生物医药产业重要地位。

国际航空之父约翰。卡萨达在《航空大都市》一书中提出一个颠覆性的观点:在速度经济时代,城市的机场,正升华成机场的城市。依托综合航空运输体系迅速崛起的未来城市形态,已成为城市化的新模式。

目前,广州正在打造空港经济区这个国家级战略经济区,基于白云国际机场、空港经济区,建设国际航空枢纽。

具体到目前密集布局机场的各城市,未来也将借助机场群的崛起而迎来新的发展"风口".在深莞惠经济圈,目前该区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随着深莞惠一体化以及未来广州、深圳机场的业务辐射和航线转移,惠州机场大有可为,包括加快建设航空大港,促进航空客运、空港物流等发展等。

在佛山,假如新干线机场顺利落户高明,可承担广佛都市圈内第二机场的功能,辐射超过3000万人口、GDP2.8万亿元的广佛都市圈以及珠三角西岸、粤西地区。

粤港澳大湾区的香港、广州、深圳、澳门和珠海机场,直线距离不到150公里,机场密度为全国之首,世界罕见。

加快建设对标世界级机场群,为湾区城市群提供强有力的航空枢纽支撑,珠三角机场群不是过去珠三角机场合作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国家层面上面向世界的质的飞跃。

编辑 刘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