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菜价飞涨,市民很“受伤”
评论员 姚龙华
2016-04-13 17:15

1455252454122608

近期,全国菜价组团上演“窜天猴”,从“姜你军”、“蒜你狠”、“向钱葱”,到“‘二师兄’身价上天”,不少消费者直呼“钱袋子”吃不消。菜价与肉价双双开启“飞行模式”,导致深圳市民的“菜篮子”负担沉重不少。

“别说猪肉吃不起,买斤青菜都肉疼”,“大葱比鸡蛋贵多了,现在大葱炒蛋都不敢多放葱”,“现如今,炒股炒房已经不如‘炒菜’了” ……“段子手”们的吐槽与调侃,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是的确部分反映出菜价、肉价高企给普通民众带来的生活困扰、忧虑。同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CPI同比上涨2.3%,其中鲜菜价格与猪肉价格上涨占据主导因素,分别影响CPI上涨约0.92个百分点和0.64个百分点。可见,菜价与肉价齐飞,其影响不止于对价格异常敏感的持家者,甚至已经波及到整个经济层面了。

疯狂的菜价与肉价,是如何炼成的?按理来说,春节过后菜价与肉价一般会出现回落,而今却异常坚挺,有的品种甚至卖得比春节期间还贵。由于当前正处“春淡”时期,蔬菜供应本来就整体偏紧,加上春节前后的“霸王级”寒潮以及目前的持续暴雨影响,造成南方产区蔬菜大量减产,供应“告急”致使菜价居高不下;而近期生猪价格居于高位,带有恢复性和补偿性,是过去三年生猪价格偏低引发产能适应性调整的结果,周期性的市场自我修复使得肉价强力反弹。如果说菜价居高不下主要自然因素所致,那么肉价强力反弹则更多的是市场调节内在缺陷的放大。当然,市场调节的盲目性与滞后性在菜价与肉价“过山车”式起伏的过程中都存在,不管是种菜的还是养猪的,特别是为数众多的散户,大多都有“追涨杀跌”的心理,从而容易陷入供需关系失衡、涨跌异动的周期性怪圈。

如何让市民拎稳“菜篮子”,不再大了脑袋、小了胃口?有效的市场调节与适当的政府干预都不能少,“两手”并用更给力。蔬菜“身价”高涨,除了供不应求之外,流通环节的成本“滚雪球”以及少数流通大户“囤积居奇”也不容忽视。因此,推进“农超对接”减少流通成本,对菜价实行“全程晒”让市民看得见,加强对“民生菜”的扶持与调度,通过挤掉“水分”给菜价“减负”,都是政府可为之事。而化解“猪周期”减小肉价波动,更要政府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促使生猪养殖从“散养”为主转向规模化养殖为主。

菜价与肉价上涨,“受伤”最大的无疑是普通市民。特别是对于困难家庭与低保人员而言,多涨一点他们都吃不消。保证他们的“菜篮子”不缺菜少肉,也是政府部门的分内之事。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及时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案。

编辑 莫 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