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救助造成伤害可免责,你支持吗?快来表达你的意见
读特记者 李舒瑜
2017-03-31 12:11

市民现场目击突发疾病等类似事件时,该不该伸出援手进行紧急救护?万一引来一身官司怎么办?这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忧虑。《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急救条例(草案)》近日在市人大常委会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条例草案规定,施救者对患者实施善意、无偿而合乎常理的紧急救助,即便造成伤害也可免责。

给好心施救者一块“免责金牌”

一段时间以来,在公共场所突发急病却 “无人敢救”的现象屡屡发生。很多人遇到他人需要紧急救护的情况,往往面临“不帮忙过意不去”和“帮了忙怕被讹上”的两难境地。

为了鼓励第一目击者等现场人员对患者进行紧急救助,条例草案给出现场救助指引——应首先拨打120,在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到达之前,鼓励现场人员进行紧急救护。为免除施救者的后顾之忧,按照免责为一般原则,不免责为例外情形,规定对患者实施善意的、无偿的、合乎常理的紧急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其责任予以免除。

据介绍,这项规定相当于给好心施救者一场“免责金牌”,鼓励大家参与紧急施救,以提升患者获救的机率。

 

中小学应开设急救课程

“我们提倡不仅要‘敢施救’,更要‘会施救’。”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鼓励大家积极施救的同时,条例草案规定加强社会急救知识的培训,避免由于施救不当“好心办坏事”的情况。

目前我市市民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率仅为1%,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普及率多数超过10%。为此,条例草案规定,各级学校应当开设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教育课程,培训小学学生正确拨打“120”电话,培训中学以上学生掌握初级医疗急救技能。

此外,条例草案要求市急救中心免费提供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培训,并明确警察、消防队员、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员和乘务员等特殊人员及人员密集场所所在单位应当组织参加急救知识培训。

据介绍,医疗急救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实施急救的最佳时间大多在5-10分钟之内。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可以使医疗意外所造成风险几率降低40%。

建立院前医疗急救分级调度系统

在当前医疗急救资源总体紧缺,特别是医疗急救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合理使用和妥善分配医疗急救资源尤为重要。目前我市院前医疗急救仍旧采用传统单一的调度模式。此次条例草案吸收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创新性地提出建立院前医疗急救分级调度系统。

也就是说,市急救中心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根据需要派出医师或者护士、急救员、担架员等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如病情轻微的患者,可以只安排急救员前往,以便保障在我市医疗急救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急危重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此外,为了增加急救资源,条例草案将急救网络医疗机构从“指定加入”变更为“主动加入与指定加入相结合”,规定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设有符合标准的急救站的医疗机构,可以成为急救网络医疗机构。这也意味着,社会办医疗机构也可以加入急救网络。

接诊医疗机构15分钟内要完成交接

接到患者后往哪家医院送?国家的相关办法中规定了“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和“患者意愿”却常常难以平衡,容易产生纠纷。“许多患者都希望送往大医院救治,但如果大医院距离很远,不仅影响患者的及时救治,亦会降低急救车辆的运转从而影响下一个急救需求的及时响应。”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急救中还存在部分急救网络医疗机构接到有钱的患者就拉往自家医院,没钱的患者就拉去别家医疗机构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条例草案规定,患者需要送至医疗机构救治的,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应当根据市急救中心的分级调度指令,将患者送往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由于缺乏法律规定,医疗机构不及时接收患者的情况时有发生。条例草案专门规定,医疗机构在接到院前医疗人员的急救通知后,应当做好接诊准备,并应当在十五分钟内完成交接手续。

公共场所配套AED预防心源性猝死

近年来我市在校学生、企业白领及中青年领导干部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事件屡有发生。据统计,2014年我市猝死人数为1897人,2015年为2058人。

市卫计委表示,91%以上的心源性猝死是心律失常所致。在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3分钟内,迅速给患者实施电击除颤,成功率高达94%。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是一种供非医务人员使用的傻瓜式心脏除颤设备,非医务人员只要稍加培训就能熟练使用。早在2000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就强制推行公众场所配备AED计划,然而我国公共场所AED的配置几乎为零。

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作为国内较为发达的前沿城市,有条件率先推进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仪的配置。因此,条例草案规定,市政府应当制定在机场候机楼、地铁换乘站、火车站、汽车客运站、客运码头、口岸等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的规划,并予以财政保障;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在人员密集场所采取多种方式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

法规草案可见深圳人大网:www.szrd.gov.cn

您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表达对法规草案的意见

深圳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办公室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市民中心A238

办公电话:88121831

传真:88101134 电子邮箱:guojs@szrd.gov.cn

编辑 左耳

 

 

 

(作者:读特记者 李舒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