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4月23日报道,科学家发现了四种生活在非洲的叶鼻蝙蝠,它们与新冠病毒潜在宿主菊头蝠均有亲缘关系。
这一发现于4月22日发表在国际动物学期刊ZooKeys上。研究人员表示,了解更多关于蝙蝠的知识,包括它们的益处以及它们如何将疾病传播给人类,是保护蝙蝠和人类的关键。尽管大家目前主要将蝙蝠视作疾病的传播者,但它们还会给农作物授粉,散播种子以及消灭蚊子之类的害虫。
叶鼻蝠
不过,蝙蝠对人类而言依旧很神秘。研究人员估计,在过去15年里,人类仅发现了25%的蝙蝠物种。它们很难被定位和研究,因此我们对蝙蝠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
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哺乳动物馆馆长、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布鲁斯·帕特森说:“蝙蝠体型小,夜间活动,利用高频声音和气味鉴别有别于它们的其他种类。”
实际上,新发现的四种蝙蝠主要是在过去几十年来在非洲收集的博物馆标本的基础是发现的。
叶鼻蝙蝠生活在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种蝙蝠得名于鼻子上独特的皮瓣,这种皮瓣就像雷达一样帮助它们捕捉昆虫。但是生活在非洲的叶鼻蝙蝠尚未得到足够的研究,因为它们的栖息地难以接近。
研究人员利用DNA对博物馆里的叶鼻蝙蝠标本进行了研究,发现尽管其中一些蝙蝠与已知物种非常相似,但它们在基因上是不同的。
该研究的合著者、帕特森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特里·戴莫斯说:“这些叶鼻蝙蝠所携带的病毒目前并没有传染给人类并引发疫情,但我们不知道是不是一直都这样,而且我们也不知道现存物种的数量。”
“叶鼻蝙蝠身上携带着冠状病毒,但不是目前正在影响人类的这种病毒株,但未来一定还会发生病毒从野生哺乳动物身上传播给人类的情况。如果我们对这些蝙蝠有更好的了解,我们将在未来类似的病毒传播事件发生时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人类感染的其他病毒和疾病也与蝙蝠有关。由于其群居属性,蝙蝠很容易携带病毒,它们并非像磁铁一样将外界的各种病毒都招到自己身上。
人类通过破坏蝙蝠的栖息地、捕猎蝙蝠和食用蝙蝠肉与蝙蝠接触。戴莫斯说:“除非你主动寻找蝙蝠,骚扰或捕杀它们,否则它们基本不可能传染病毒给你。”
研究人员称,伤害蝙蝠并不会遏制疾病的传播,但是更好地了解它们却可以。
“蝙蝠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席之地,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我们不能出于对新冠病毒的恐惧去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帕特森说。
“单一蝙蝠物种只能携带其日常活动范围内接触过的病毒。因此,了解这些蝙蝠的居住地以及周围环境中还有哪些物种才能确定新冠病毒的生态联系图。”他说。
编辑 黄泽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