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22日,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下简称“深圳市三医院”)肝病医学中心作为第二梯队开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以来,到4月22日,已经在抗疫一线奋战了整整三个月。肝病医学中心临床、科研两手抓,共收治了市三医院超过半数的新冠肺炎患者,肝四科陈军主任与肝一科蔡庆贤主任团队还合作在影响因子18.96和15.27的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
“仗”打了三个月,各类患者全收了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市三医院就进入紧急备战状态。同为感染类学科的肝病医学中心,义无反顾地成为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二梯队,也是第一支后备军。
当感染楼住满后,1月22日,肝病医学中心就开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其实一开始,科室年轻的80后、90后是有些紧张的,因为我们对这个病毒并不了解。”肝病二科主任王方说,那时候科室的医护人员都没有穿三级防护服的经验,从头开始进行院感培训。甚至在最初的一个多月里,因为担心传染给家人,医护人员都住在医院,不回家。
但就是那样,没有一个人退缩。在三个月的时间里,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肝病医学中心从接受确诊患者、复阳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等,患者的病情不同、心理感受也不同。
肝病三科主任李国军说,这其中,心理压力最大的是复阳患者。“这些复阳患者的检测结果反反复复,时阴时阳,每次带着希望离开,又带着失望前来。”肝病三科主任李国军说,这个时候不仅要治愈患者的身体,还要对他们的心理进行宽慰,鼓励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战胜这个“狡猾”的病毒。他们还邀请深圳市康宁医院的心理专家来为患者做心理干预。
肝病医学中心四个科室齐心协力,目前共收治了深圳市三医院约52%的新冠肺炎患者。
两个“嗅觉”灵敏的“学院派”
早在深圳新冠病毒疫情的初期,肝病四科主任陈军就敏锐地注意到有些确诊患者的肝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他决心要收集数据,研究新冠病毒对肝脏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
与他一同参与这项工作的是肝病一科的主任蔡庆贤,二人一个出身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一个来自中山医学院,陈军笑言他们俩是不折不扣的“学院派”,无论何时都对学术研究保持着敏锐的“嗅觉”。
有同事戏称他们为“孤家寡人”:蔡庆贤的夫人奋战在广州的抗疫前线,两个孩子被爷爷带去了老家;陈军的妻儿远在长沙,因为疫情,陈军退订了回家的车票,已经好几个月没有见到过家人。二人整天泡在医院,白天查房、看病人,晚上带来年轻医生做科研,“搞到凌晨两三点”是常有的事。
因为时差原因,国外的杂志编辑总是在深夜发邮件给陈军,对文章提出问题和修改意见,而陈军会第一时间把这些问题反馈给团队的其他人。
蔡庆贤称:“陈军主任经常半夜三更给我们发消息说‘收到邮件了!’”面对这样的“控诉”,陈军的脸上总是笑意:“我就想快点回复问题,想早点把它修改好。”
发有影响力、能帮助到他人的高质量论文是陈军多年的心愿,此次论文能够在《Journal of Hepatology》(影响因子18.96分)上发布则圆了他的一个梦想。
4月20日,陈军和蔡庆贤团队又《Diabetes Care》(影响因子15.27分)上发表了疫情期间第三篇高级别学术论文,这篇论文研究了肥胖与新冠肺炎患者病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经历过这次新冠疫情,深圳市三医院肝病医学中心历练了一批年轻的医护人员,在临床和科研中两面开花,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编辑 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