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4)—— 合伙到底怎样才能合成功?

2017-03-21 10:32
摘要

什么时候有,有什么样的合伙人,我有一些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

yu

现实生活中,我和徐小平、王强两个大学同学合伙非常成功,虽然过程中也有一些冲突,但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创业过程中不能只靠你自己的力量,一定要有合伙人,但什么时候有,有什么样的合伙人,我有一些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

合伙到底怎样才能合成功?

第一,决定创业的时候,最好先独立经营一段时间。比如成立一家公司,先独立经营一个月、两个月,时间越长越好,这会奠定你作为创始人的基础。如果一开始就有几个合伙人一起做,应该一开始就清楚界定主副分工。

我自己创立新东方五年后,1995年年底,才到国外请朋友们和我一起干。我估量过,通过这五年的努力,我在创业能力方面比他们强,而他们在英语(课程)水平、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方面一定比我强,这样的合伙会是良好的结合。尽管他们回来之后,觉得我身上缺少他们欣赏的某些气质,但是也不得不服从我的领导,因为我是这个学校唯一的创始人。其次,他们也发现,在实际处理公司事务的许多方面,他们完全无能为力,但我这个“土鳖”却爬得非常自如。

因此,我的建议是,合伙可以,但一定要有一个人掌控局面,这样才能把合伙机制向前推,否则会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

第二,合伙人在一起,很容易出现违背现代企业管理规范的问题,大家互相抢的是面子,而不是抢着完成工作。

比如,三个人一起合伙,每个人拿均等的股份,合起来100%,一起发财。一年以后,你们就会发现,有的人干的活多,有的人干的活少,这个时候怎么办?这个时候一定要制定一个机制,一整套考评机制,用来衡量合伙人和其他员工的业绩。

新东方刚开始所谓的合伙,其实就是“包产到户”。我把新东方分成几个板块,比如王强管理口语课程,徐小平管理出国咨询业务,我管理考试业务。最后就是我拿我的钱,他拿他的钱,这是一个非常松散的合伙制。之后,当我们把一个松散的合伙制变成非常严格的股份制结构,真正要合在一起干的时候,果然出现问题了。

到底谁占多少股份?为了弄清楚每个人占多少股份的问题,所有人都花了很大的力气,因为除了王强和徐小平以外还有其他很多重要的人。最后我们划分了原始股东,共11个人,但这11个人各自拿多少股份又是一个大问题。我们按照过去大家在这个领域当中所做的贡献进行分配,到底谁贡献大,谁贡献小,又是个问题。分配完股份以后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种种问题我们大概花了四年时间才完全解决。幸运的是,结果是好的,我们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股份制公司。◎ 俞敏洪 著

来源 深圳特区报

编辑 张妙红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