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眼看势|解决IPO堰塞湖,股票退市风险加大
记者 王平
2017-03-19 22:31

147012897319231900_a580xH_副本

困扰国内股市多年的IPO堰塞湖,成为今年证监会治理的重点。这一工作方向的确立和落实,在提高新股发行速度的同时,也在悄然加增上市公司股票退市的风险。

2月10日,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谈到企业IPO时表示,咬住牙关,保证质量好的公司能够及时上市,用两三年的时间解决IPO堰塞湖。在2月26日上午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他同样表示,有信心解决IPO堰塞湖的问题。两会期间,相关问题同样引发了委员们的热议,大家建议,尽快解决IPO堰塞湖问题,引导社会资金“脱虚向实”,促进资本形成。

面对旺盛的上市融资需求,监管层首先采用的是,开闸泄洪,努力将出水的阀门开得更大一点。最近一段时间,刘士余在各种场合向市场传递一个信息,资本市场自我修复比预期要好,具备了适时、适度加大IPO力度的条件。两会期间,媒体就“IPO会一直保持目前的节奏”一事向他提问,他委婉地用“我感觉你猜得差不多”予以证实。继去年完成248家公司上市之后,今年以来,新股发行进入常态化,速度明显提升。两个多月时间,已经有111家企业在A股首发挂牌上市,按照这样的进度,全年发行有望超过450家。

单一做加法,这么多年来,始终没有让A股从堰塞湖困局中走出来。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新股发行成为调节股市波动的砝码,出于对指数调节的需要,时而快三、时而慢四,有时暂停。但是一个数字的变动一直并不大,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常态性地保持在600家左右。若干年前如此,现在还是这样。远的不提,2015年11月18日IPO重启之前,682家企业排队等待首发,而在上市发行300多家之后,截至2017年3月9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仍为665家。

显然,600多家只是一个管控的规模,如果继续保持目前这样一种融资制度,融资成本低廉,违规风险极低,原始股东一旦股票上市可以获得巨额溢价,理论上,沪深股市一级市场股票具有无限供给的可能性。当前,全社会对公司股票上市欲望依旧十分浓烈,新三板万家挂牌企业中,5成左右的股票在财务指标上达到转板主板的能力,其中,截止3月13日,384家挂牌企业正在实施IPO转板事项。更有资料显示,完成上市辅导后准备提交材料的公司也具千家之众。

此外,目前企业来源也正在呈现多样化趋势,中概股的回归,对贫困县注册企业开通IPO绿色通道等,随时都有可能构成市场的有效需求。而且,社会各界对发挥资本在经济脱虚向实中的积极作用呼声很高,全国政协委员、深交所原理事长陈东征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资本市场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业板的IPO就一不能停,二不能慢。

如此一来,仅仅做发行的增量,再过几年,IPO堰塞湖很有可能不仅未见缩小,反而还会继续扩大。毕竟沪深股市的容量有限,无节制的发行将对大盘带来无法承受之重,客观上限制规模扩大和速度的提升。要在两三年的时间内解决IPO堰塞湖,除了强化退市制度的建设和实施,已经别无它路可走。

无论新兴市场还是成熟市场,通过严格的退市制度实现股票供求均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就退市率而言,国际成熟市场每年一般为6%到8% ,高的在10%左右。英美市场,退市数量和IPO数量基本平衡。从1985年到2008年,美国纳斯达克有11820家IPO,但同期退市数达到12965家;从2001到2013年,伦敦交易所IPO为965家,退市公司高达2004家。

我国证券市场于本世纪初开始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10多年来,证券监管部门多次修改完善退市的法律法规,但监管的刀常常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直至今天,仅仅51家公司股票被终止上市。最近6年,沪深交易所上市股票新增1000多家,而实际退市的企业只有6家。

退市机制的缺位,导致沪深股市大多数上市公司股价长期虚高,壳资源成为稀缺产品,动辄数亿的壳价仍一壳难求,甚至连地方政府部门都参与保壳之中,连万福生科这样造假上市的公司也可以继续存续。讲故事、拼题材、炒重组的投机之风甚行。缺乏退市的风险,上市对财富的溢价被推向极致,加重了股票融资的饥渴。

3月7日,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两会期间表示,目前证监会正在修改和完善退市标准。尽管新标准尚未面世,但是综合各种因素考虑,严格退市条件,提高退市比率和执法力强都是题中的应有之义。

在监管层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和重要股东减持后,下一步推出的新政或许就与退市有关。退市风险警报随时可能拉响,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未来的日子,持守价值投资的风格和理念,应当会过得稳当些。

编辑 多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