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南沙新区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管理局的办公室内,最近加入了两张新面孔,尽管入职仅仅半个月时间,但两位新人都备受关注。
洪逸曦 香港青年:
大学入学之前,我同时收到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的录取,当时也想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来内地见识一下,所以就选择了清华大学,在本科的四年时间,我觉得已经习惯了,也爱上了内地的生活方式,毕业之前就已经立定决心,想留在内地发展,短期内也没有打算回去香港发展。
在香港出生长大的洪逸曦,18岁考取了清华大学,主修经济与金融,毕业后担任香港清华同学会副秘书长,组织了多场香港与内地的交流活动。而来自澳门的刘延鑫,则毕业于北京大学,他们两人都在2019年10月,参加了南沙产业园管理局面向港澳人才进行的招聘,并在4月1日,成功加入到新的工作单位。
两位青年人有很多相似之处,数年的求学生活让他们习惯了内地的生活节奏,也都早早就决定,毕业后要在内地发展自己的职业道路。
刘延鑫 澳门青年:
内地的平台更加广阔,面向的领域也更多,我觉得在相关的平台上学习,对我个人的见识,个人能力各方面都是一个很大的提升,所以就想毕业之后留在这边工作。
目前,两位新员工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协助跟进南沙自贸区块内的重大项目筹建情况,洪逸曦也正在对接一所香港大学在南沙的合作项目,他的身份也正在发挥作用,而这也是南沙产业园管理局特意招聘港澳人才的原因之一。
广州南沙新区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管理局局长 卢晓鹏:
那我们这次招聘的一些港澳青年,主要还是服务于目前已有的平台的建设,我相信在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粤港澳青年能够参与到,甚至来到我们南沙,共同把粤港澳合作有更深入的探索与合作。
两位青年介绍,对于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朋友从惊讶到支持,他们也从自己的朋友圈开始,架起一座小桥梁,用亲身经历讲述属于自己的粤港澳大湾区故事。
刘延鑫 澳门青年:
后来我跟(朋友)说了这几年我在北京读书的见闻和大湾区的发展纲领的因素之后,他们对于大湾区的发展,他们会有新的认识,他们后来甚至会觉得,会问我,这边有没有什么合适他们过来发展的机会,有的话麻烦我跟他们说一声,他们也想尝试过来工作生活,我也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可以起一个先头兵的作用,未来可以吸引更多的港澳人才来到大湾区,来到南沙就业。
编辑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