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剧《我是余欢水》中,去医院看病的男主角在等待结果的期间,听信了煎饼果子女摊主“是癌治不好,治好的都不是癌”的断言,在误诊为胰腺癌后,一心破罐破摔,闹出了许多啼笑皆非的事情。4月15日-21日是第26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宣传周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策划并推出一系列肿瘤相关的“云”科普。数位“抗癌大咖”发声,力破癌症谣言。
王东文:癌症治不好?机器人都能做手术了
谈到肿瘤的手术治疗,现代的治疗观点可能大家都知道,是微创手术治疗。除了微创手术以外,我们还要求肿瘤的手术要彻底,也就是大家所关心的,我能不能把它干净地切除掉,除了以上两个特点以外,大家还会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精准治疗。
微创、彻底、精准,单靠一个医生,即使是经验再丰富的医生,也是很难能完成的,好在现在有手术机器人可以帮助我们来完成。
越复杂的手术,越困难大的手术,越需要功能重建的手术,那就更适合用机器人来完成。
比如说泌尿系统的前列腺癌根治手术,不单纯是把前列腺癌组织彻底切除,同时要把有问题的淋巴结切除掉,更重要的要把病人的排尿功能保护好,把病人的性功能也保护好,所以原来的单纯的手术操作是很难完成的,有了机器人以后这样的手术就相对简单多了。
最后有人会担心,机器人手术做起来万一有问题,它不像人一样好沟通,这一点请大家放心,因为整个的机器人手术还是在有经验、有资质、有培训经历的外科医生来操作它,所以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听我们医生的指挥。
王绿化:哪些癌症患者需要放疗?
放疗是放射治疗的简称,利用聚焦的、高能量的放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的遗传物质DNA,从而杀伤肿瘤细胞。放疗与手术、化疗并称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
放疗被誉为“隐形的手术刀”,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将放射线的剂量集中到病变的部位(也就是肿瘤),杀伤肿瘤细胞,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邻近的正常组织和器官,使邻近的正常器官不受损伤。
对于患者朋友什么时候参与,需要根据我们主治大夫的指引,需要外科、内科、放射治疗科的主治医生共同决定什么时候做放射治疗。外科和内科的结合,发挥的作用也是因人而异的,有些是外科唱主角、有些是药物治疗唱主角、有些是放射治疗唱主角,无论主角、配角,每个治疗手段也都是必须的。
盛修贵:得了宫颈癌还能生育吗?
子宫颈癌是发展中国家妇科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
随着广大民众防癌抗癌意识的增强,早期诊断率在不断提高,年轻患者的发病也明显增加,有些甚至是未婚未育的情况,这些年轻患者不但要求治好病,而且还要求保留子宫,也就是保留生育功能。
但是,传统的手术方式在切除病变的同时也拿掉了子宫,使病人永远失去了生育的希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团队从2003年开始就开展了保留生育功能的新技术,现已完成100余例这类手术。其中部分患者已成功生育了孩子。
孙莉:癌痛别怕,积极治!
恶性肿瘤在诊治过程中,会有80%左右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于肿瘤伴随的疼痛,患者和家属通常有很多不正确的认识,比如说最常见的:出现疼痛就是晚期了,会产生悲观情绪,有的甚至会放弃治疗;另一种则认为有病了疼是正常的,能忍就忍吧。其实这种想法都是误区!
疼痛不仅和肿瘤生长的部位大小有关,还和肿瘤本身的性质,以及它压迫的部位有关;在治疗的过程中,也会出现疼痛,比如放疗、化疗对于神经组织血管的损伤,都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所以说疼痛本身不仅是一种症状,它就是一种疾病。
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情绪、睡眠,更重要的是还会影响机体的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免疫功能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肿瘤的预后,所以有疼痛必须要积极治疗。
(晶报供稿)
编辑 周晓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