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教授港中大(深圳)开讲

记者 黄付平 文/图
2017-03-14 18:45
摘要

13日,国际知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丘成桐教授作为“大师讲堂”主讲嘉宾,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子带来精彩一课。

13日,国际知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丘成桐教授作为“大师讲堂”主讲嘉宾,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子带来精彩一课。

没有探讨深奥的数学公式,没有演示复杂的推理。丘成桐为港中大(深圳)学子带来的第一课,为什么偏偏是乍听上去“枯燥无味”的数学史?

丘成桐表示,数学史并非简单的史实罗列,通透地了解数学史,目的是了解知识流传的价值,从而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更为真诚和严谨。丘成桐教授通过深入研究数学史,把学习数学史的目的归纳为三个:求因、明辨、评论。

数学思想的发生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需要穷源溯流,阐明发生此种思想产生的原因,这是求因;数学思想变化虽然繁复,但有一定轨迹,所以需要找寻其发展的轨迹,这是明辨;要将各种数学思想加以客观的评价,认识到它们对当时及后代产生的影响和价值,这样全面的自我认知可以帮助学者发展自己的想法,这是评论。

对数学的发展,有历史的回顾与深思,有对当下的专注探索,亦有对未来的展望与对年轻学子的指引,这就是丘成桐教授心中一部完整的数学史。最后,丘成桐寄语年轻学子,以谦虚真诚的态度来追随数学先贤

新闻链接

丘成桐教授简介

fcfaaf51f3deb48ff05c9960f91f3a292df57852

丘成桐,国际知名数学家,亦是第一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华人数学家,1993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成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丘成桐教授为哈佛大学William Casper Graustein讲座教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

在悠悠四十载钻研数学的事业生涯中,丘成桐教授获得诸多荣誉,除了1982年的菲尔兹奖,还包括维布伦几何奖(1981)、麦克阿瑟基金奖(1985)、克拉福德奖(1994)和美国国家科学奖(1997)等。2010年,丘成桐教授荣获沃尔夫数学奖,以表扬他毕生对几何分析的贡献以及在几何和物理等领域的深远影响。

见习编辑 王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