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穗国际友人畅谈经贸文化交流

读特记者 李明
2020-04-17 16:38
摘要

4月17日上午,广州市举行在穗国际人士代表记者见面会,来自尼日利亚、多哥、安哥拉、刚果(布)商会会长在现场分享中非贸易故事和中非合作友谊故事。

4月17日上午,广州市举行在穗国际人士代表记者见面会,来自尼日利亚、多哥、安哥拉、刚果(布)商会会长在现场分享中非贸易故事和中非合作友谊故事。  

非洲广东总商会2018年成立于广州市。非洲广东总商会公关部部长李诺(Dee)介绍,商会成立的愿景是通过重点发挥总商会和各分会对中国企业在非洲发展中的服务和保障作用,切实引导广东企业走进非洲,融入非洲,拉动对非投资和经济增长。商会不仅是咨询性的机构,更希望为中非之间搭建交流的桥梁,比如举办中非文化交流周,来帮助在华的非洲青年才俊,让他们在中国就业,或者回到祖国也能有好的发展。“ 

“我和非洲的故事源自于青蒿素。”非洲广东总商会创会会长朱拉伊拿出两盒第四代复方青蒿素“粤特快”药,回顾往事。2004年,由广东新南方集团旗下广东新南方科技有限公司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李国桥研发生产的第四代复方青蒿素“粤特快”走出国门,助力非洲国家抵御疟疾。

尼日利亚中国商会会长麦克妙斯2003年就来到中国做珠宝生意。刚开始来中国的时候自己会遇到一些语言文化的问题,不会用筷子,对中文的理解也有困难,“比如说我的朋友吃饭的时候跟我说‘慢慢吃’,我还以为他们叫我吃得慢一些,所以我就会吃很慢。”

麦克妙斯2009年认识了一位潮州饶平的女孩子,后来已经成为了他的妻子。现在,他们有一双儿女。“很多中国人也在尼日利亚做生意,尼日利亚是个好地方,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尼日利亚人也是很友善、很勤奋的人。我经常跟我的尼日利亚朋友说中国很安全、广州很安全。”他说,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很多尼日利亚人在广州,或者从事商贸工作,或者留学中国。中国和非洲人民需要互相信任,应该相信两国政府所采取措施。他认为,尼日利亚人在广州很安全,希望两国人民携手共同抗击抗击新冠疫情。

多哥商会会长佐仕林2005年来到中国,最初是为了了解亚洲文化。如今,佐仕林已经在广州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3个可爱的儿子,把广州视作了自己的家乡。“不管我去中国哪里,我还是想回广州,广州就像我的家。“   他说,病毒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中非友好合作的关系是持续的。

坦桑尼亚中国商会会长约翰回忆了他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情景。当时他在报考大学,中国、美国、英国的大学都在他的报考范围,但是最后他选择来到了中国,那是1987年。  很多人感到不解,问他为什么不去其他发达国家? 约翰看过很多新闻,知道那时候中国在改革开放。他很好奇,那时候的中国会用什么方法来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于是,就来到了中国。

最初的时候,约翰在广州出口建筑材料到非洲。近年来,中国帮助非洲国家出口产品到中国。约翰开始将坦桑尼亚的农产品出口到中国,比如木薯淀粉等。  

非洲广东总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霍江涛表示,非洲广东总商会在经贸、文化、青年人3个层面上推动中非交流合作。来开会前收到了一封来自非洲国家物资采购的邮件。“两国不会因疫情影响经贸合作,这个时候应该更紧密团结应对。”

编辑 周宏博

(作者:读特记者 李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