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文联举办舞台剧创作沙龙

记者 孟迷 文/图
2017-03-11 14:32
摘要

由深圳市文联主办的“深圳舞台剧创作沙龙”日前在深圳华侨城创意园绽放花园举行,数十名深圳戏剧人济济一堂,以“如何打造一部成功的舞台剧”为主题进行探讨。

由深圳市文联主办的“深圳舞台剧创作沙龙”日前在深圳华侨城创意园绽放花园举行,数十名深圳戏剧人济济一堂,以“如何打造一部成功的舞台剧”为主题进行探讨。

沙龙现场

沙龙现场

沙龙上,深圳话剧编导陈慧中、邸叙然、汪洋、赵佳等先后就自己的作品《我去哪儿了》《水墨中国》《灰尘》《桃花镇》《庄先生》等分享了创作心得。赵佳表示,《庄先生》经过两年的打磨,已经有了深圳版、人艺版、香港版和国际版,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譬如从小剧场升级为大剧场版本,甚至打造影视剧版本。

深圳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从容说,《庄先生》的成功代表着深圳原创舞台剧也可以具有市场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说,当观众普遍在一部戏中产生了生命体验共鸣,当一部作品达到所谓向善向美的指引,让观众感到不厌倦、不疲惫、不虚假的时候,那么这部作品就具备打造成精品的可能性。”

除话剧外,近几年,深圳的原创舞台剧作品还涵盖了音乐剧、杂技剧、舞剧、粤剧等,涉及多个艺术门类,因而也吸引到深圳市舞协、杂协、曲协、评协等多个团体参与其中。

熊源伟

熊源伟

深圳市舞协主席林树森表示,好的舞台剧应该是艺术性和观赏性双全,尤其是舞蹈界经常在自己的“象牙塔”里面沾沾自喜的拼搏,需要与老百姓更加接近。“我们可能也需要有一定企业化和市场化的思维,另外也需要政府的精准扶持。”

上海戏剧学院导演艺术工作室主任、前深圳市戏剧家学会主席熊源伟认为,市场营销是戏剧界最缺乏的,但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编剧、导演、演员一天到晚想着开辟市场是做不好的,这样容易堕落在市场的泥沼里面出不来;创作者要考虑的应该是观众的审美需求,是戏剧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

在了解到深圳目前一年平均创作20部原创戏剧后,熊源伟表示,一年20个戏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尤其当中的创作者多数都是年轻人,这说明深圳的戏剧生态有了新的面貌。

编辑 白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