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是态度,更是能力水平
评论员
2017-03-11 10:28

3月8日,在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提起心心念念的脱贫攻坚: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如今的十八洞村发展了种植、养殖、苗绣、劳务、乡村游5大产业,“鸟儿回来了、鱼儿回来了、虫儿回来了、打工的人儿回来了、人的心儿回来了”。目前该村已实现全部脱贫,全村脱贫摘帽。这就是精准扶贫的巨大威力。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脱贫攻坚都是一件天大的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在逼近,如何攻克最后堡垒——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关键在“精准”二字,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绣花是门艺术,一针一线都要格外精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正是织就全面小康宏伟图景的一针一线。扶持谁?要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及其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弄清楚,点对点锁定帮扶对象;谁来扶?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好落实,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怎么扶?要“输血”,更要“造血”,资金支持、人才支援、劳务协作、产业合作多措并举,从“单向扶贫”转向“互利共赢”,推动贫困地区在发展观念转变上、在社会民生改善上、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有明显进步;如何退?推行脱贫成效第三方评估,按照摘帽标准严格验收,逐户销号,脱没脱贫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可……犹如穿针引线般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才能把精准扶贫做出“花”来。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深圳的对口帮扶对象点多面广,要想实现效果最大化,尤须精准发力,拿出“庖丁解牛”的能力水平,精准施策,真正扶到点上、根上,帮助对口帮扶地区拔掉“穷根”。

编辑 左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