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今年底前投入使用,研究将其他病种纳入分级诊疗范畴,向社会医疗机构定向配租人才房30套……日前,福田区卫计系统印发《2017年卫计系统“树标杆、见实效”八项工作举措》的通知。据悉,今年,福田将开展“八大行动”,持续推动合作共建、分级诊疗、家庭医生服务、医养结合项目、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健康素养提升、“阳光心理、幸福福田”和社会力量办医方面的工作,提升医疗卫生计生事业品质。
(一)合作共建办医实效提升行动
保质保期推进中山大学附属八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的后期建设工程,力争在2017年底前投入使用。
以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和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推进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与数字化医院建设。加快推进中山大学优势管理团队和专业技术团队进驻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工作,全年引进优势专业技术团队不少于2个;依托中山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支持医院2个或以上专科建设成为省级或国家级重点专科。
以三级甲等中医院为起点,深化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合作共建,全年引进优势团队不少于4个,依托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支持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4个或以上专科建设成为省级或国家级重点专科,全力将医院打造成在珠三角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三甲中医院。
(二)分级诊疗体系合纵连横行动
充分发挥与中山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及两所大学的附属医院与福田区合作办医的优势,主动向上延升区域医疗联合体的触角,探索建立深圳福田-广州区域医疗联合体模式,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分级诊疗服务。
积极协调市级医疗机构接入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实现市-区-社康中心转诊信息互联互通,为患者提供三级双向转诊服务和优先预约、优先就诊服务。
建立“1+N”的团队签约服务模式(“1”指1名全科医生,“N”包括专科医生+公卫医生+健康管理师+心理医生等), 推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一站式就医服务,使患者在社康中心即可享受到综合、连续、动态的健康管理及疾病诊疗“一站式”服务。
积极研究其他病种纳入分级诊疗范畴的可行性;加快出台分级诊疗相关配套制度。
(三)家庭医生服务内涵拓展行动
研究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工作指引及运作流程,引入健康管理师充实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完善家庭医生服务的激励措施,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修改完善家庭医生服务协议,研究制定特色鲜明、个性化的服务包,实行分类签约,2017年户籍人口签约率达到50%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7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50%以上。
以65岁及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人和精神病患者等为重点人群,提供上门巡诊、家庭访视、家庭病床等服务,新增家庭病床100张。结合65岁及老年人以上免费健康体检项目,对老年人开展后续追踪、康复护理等健康服务。
(四)医养结合服务扩面提质行动
研究制定福田区医养结合服务工作方案并修改完善《福田区医养结合项目服务指南》和评估办法。加大经费投入,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医养结合”工作。
积极探索不同形式合作模式,为医养结合服务的全面铺开积累经验。协调区民政部门,因地制宜,科学选取合作养老机构和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大力推进医养结合的扩面提质工作。
深化家庭医生服务,与民政部门积极协作,整合日间照料中心、福利中心等托养机构资源,为社区高龄、重病、失能以及计生特殊家庭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健康管理、上门巡诊、康复护理和家庭病床等健康服务。
(五)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升级行动
加快推进妇幼保健与计生服务的资源整合,实施并完成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建成保健与临床相结合,妇幼保健与计生服务一体化发展的专科发展新格局。
实施区政府民生实事“二孩再生育高龄孕产妇全程健康管理”,在区属产科医院开设再生育服务咨询室,对再生育孕妇实施孕期评估和管理。
持续推进福田区16项免费妇幼健康公共卫生项目,为辖区妇女儿童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优质妇幼健康服务。
完善辖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转诊、会诊机制,确保绿色通道畅通有效。加强优生优育促进工作,建立健全出生缺陷防控体系建设。
(六)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行动
探索实施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健康促进工作模式,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参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在网络、报刊、新媒体终端建立健康素养提升宣传专栏,结合卫生主题日宣传活动和福田区“双百工程”,形成立体宣传模式,全面普及健康素养知识与技能。全年开展大型户外宣传活动≥8次,大型宣传展≥4次,全年编印、派发健康素养宣传资料≥20种。
实施区政府民生实事“家庭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开展健康讲座、专题培训、游学冬夏令营等活动,以家庭成员为重点,率先实施健康素养提升行动。
(七)阳光心理幸福福田深化行动
加大心理卫生知识宣传力度,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为辖区居民提供随手可得的心理健康资讯;每半年组织一次面向辖区居民的心理卫生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将心理健康评估工作纳入到年度体检中,为测评对象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全年完成学生测评10000人次,企业员工1000人次,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测评达到实际参加体检人数的60%。
把心理健康检测纳入年度健康体检项目;依托“阳光心理、幸福福田”服务项目,通过心理健康管理与服务平台,及时了解个体的心理行为情况。
对早期发现的潜在对象或是高危人群,及时落实跟踪随访,采取团体辅导、一对一诊疗等方式实施重点干预。
(八)社会力量办医环境提升行动
制定实施社会医疗机构专业人才配租办法,向社会医疗机构定向配租人才房30套,并不断优化社会医疗机构专业人才工作生活环境,降低社会医疗机构的办医成本。
加大社会医疗机构从业人员专业培训力度,提升社会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加强社会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逐步形成不定期督导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考评制度。
建立健全社会医疗诚信执业体系,研究制定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进一步完善社会医疗机构降级及退出机制。
鼓励并支持社会医疗机构引进名医或名医团队,积极打造名医诊疗中心;鼓励现有3家名医(中医)诊疗中心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做实名医(中医)诊疗中心服务品牌,满足辖区居民多元化的就医需求。
编辑 姿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