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林:深圳应打造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品牌
驻京记者 李萍
2017-03-08 10:27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引发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张晓林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来,智库建设热情高涨。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深圳,更应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在智库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打造深圳自己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品牌,为深圳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提供理论支撑、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发挥智库作为思想高地的重要战略作用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与我们党的政策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看望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时关于知识分子的讲话,也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张晓林说,“我们应从推动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新型智库是聚才用才、发挥人才优势的思想高地。在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等方面,应积极发挥新型智库的重要战略作用。”

张晓林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前所未有的事业,遇到的问题之多之难之复杂也前所未有。特别是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我国经济社会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何推进城镇化,如何克服农业“短板”,如何解决收入差距拉大及不同社会群体利益协调等问题,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等都迫切需要建设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品牌

张晓林认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首先应立足问题,同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高端上下功夫,集聚高素质人才,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打造自己的品牌。

他具体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首先要立足问题。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面对现代化建设中的众多现实问题、理论问题、社会问题,围绕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发展中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展开。智库只做宣传诠释工作意义不大,从实际问题出发,出思想,出智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检验和衡量新型智库的优劣高低的标准。

他表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为思想高地,起的是引领作用,更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秉持客观公正的视角和科学的态度。他说,国外一些著名的智库,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从问题实际出发,保持研究的相对“独立性”,我们的智库建设有必要加以借鉴,在研究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应保持学理的相对独立性,防止各种利益集团的牵扯诱惑和认识上的各种误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提出自己前瞻性、针对性、现实性强的解决方案。

他还建议,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在高端上下功夫,要集聚建设一支有学理支撑、学养深厚、通古贯今,既能立足中国和深圳实际,又能放眼世界,具备经济学、政治学、法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知识的通识型高素质智库人才队伍。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注意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张晓林说,智库不能建设成包打天下的“十全大补丸”,术业有专攻,智库建设应形成自己的专业方向,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在智库建设中脱颖而出。这不是一日之举,要久久为功。

希望深圳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知名智库

“深圳作为移民城市,快速发展成为区域型大城市,既得益于改革开放,也得益于深圳聚才用才。我认为,深圳最大的优势是现代化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深圳现在涌现了很多智库,成为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的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说,我国智库的研究质量与思想创新能力还相对滞后,与国际一流智库相比,我国智库在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希望深圳能先行一步,发挥毗邻港澳的优势,借助国际经验和人才,开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研究,推出现实性强、公信度高、影响力大的创新性理论观点和决策研究成果。在智库建设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知名智库品牌,引领和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

编辑 姿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