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在市场开拓等方面仍存在难题,其中数字化开拓能力是弱项和短板。如何补短板,强弱项?此点正提到政府服务的任务清单中。
工信部近日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0年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助力复工复产重点服务活动的通知》(下称《通知》),该通知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短板,帮助企业解难点、除痛点、疏堵点、补盲点。通知推出多项重点服务活动特别是数字化开拓能力的公共服务计划可谓正当其时。
通知要求相关部门推动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聚焦线上办公、远程协作等方面,引导数字化服务商提供解决方案、工具包、工业APP等数字化服务产品。强化智能制造服务,帮助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支持中小企业设备上云和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
要实现这些惠企服务都要有企业具有相应的数字化自我服务能力为条件。这些公共服务是中小企业的“补药”“补品”,但不是所有中小企业都有能力消化吸收这些“补品”。需要承认的现实是,中小企业数字拓展能力差别很大,不平衡不充分是普遍现象。例如专业性强的服务行业人才配备足,数字化能力相对强。而一些传统行业、小微企业,人才结构有弱点,数字化能力相对弱些。有的中小微企业数字化思维还没有树立起来。遇到事情首先想到找熟人,找门路,而不是找百度,找大数据。有的企业没有数字化专职人员,很多惠企政策在网上休眠,没人跟踪和申报。企业本来条件不错,但不闻不问,相当于自动放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政府部门要创新形式帮助中小企业提高数字化拓展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可以购买专业服务的形式向企业派驻线上数字化专员,或数字化平台咨询员。帮助企业开展网上洽谈、在线签约等灵活多样的营销和招商活动。指导企业建立网上直播间、网上会客厅、新媒体营销平台,构建企业与电商平台对接桥梁,助力企业快速拓展销售渠道。支持企业运用招标采购平台和中小企业自采平台,实现网络化招标采购。数字化服务要场景化、清晰化,以线上共享形式帮助企业建立“四个一”,有一个数字化产品“网红”推手、一个数字化政策申报员、一个数字化洽谈员、一个数字化招聘员等。
在企业爬坡过坎的当下,要通过数字化惠企行动让中小企业尝到甜头,帮助提高企业申报能力,拿到政策红利。 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应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有针对性地推出复工复产服务包、租金减免优惠包等专项服务产品。让企业亲近“互联网+”服务等形式,精准满足中小企业需求。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