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已进入汛期。根据最新气象预报,4月11日我市气温19-27℃,午后至傍晚转强雷雨局部暴雨,并伴有8-9级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建议市民尽量避免外出,并妥善安置室外物品。
汛期内涝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记者从深圳市水务局了解到,尽管近年来我市没有长时间、大范围的内涝,暴雨灾情报告中90%以上为道路短时积水,但也会造成短时局部交通受阻,影响市民出行。今年全市计划治理完成35个积水内涝点,截至3月底已完成5个。
内涝原因复杂近年来改善明显
深圳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城市内涝原因复杂,就我市来说,主要是市政道路、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导致排水条件的不利变化、部分城中村及老旧片区排水管网标准偏低、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导致管网堵塞、清疏不及时,以及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等因素造成积水内涝。
近年来,我市结合全市治水工作及海绵城市建设,持续加大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建成以水库、河道、滞洪区、海堤、泵站及水闸等设施为主体的防洪潮排涝工程体系,形成市区联动、防抢结合、应急处置的水务应急指挥管理体系,城市综合防洪减灾体系不断完善健全。在地势较低,内涝积水风险较高的西部片区,建成以沙井河口、马田河、上下村、西乡河 1#、燕罗等骨干排涝泵站为主的排涝体系,大幅提升片区防洪排涝能力,有效抵御近年来多次暴雨、台风袭击,极大缓解沙井、松岗、新桥等易涝区内涝积水问题。
发热门诊周边内涝隐患将重点防治
自2014年,我市开始实施内涝点动态整治机制,按照“一点一策”的治涝要求,制定年度动态整治计划。经过多年治理,全市积水内涝点呈逐年下降趋势,积水内涝情况得到极大缓解和改善。
经梳理2019年全市汛期积水内涝情况,市水务局制定了全市2020年积水内涝点整治计划,今年全市计划通过工程和管理措施治理完成35个积水内涝点,截至3月底已完成5个,19个正在施工,其余11个正在开展施工招标等前期工作,后续将加大对各区、各责任单位的跟踪督促力度,确保在年底前完成整治工作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2019年度全市积水内涝台账报送情况,市水务局于今年2月份初步梳理出我市49家发热门诊(含1家定点救治医院)周边积水内涝隐患29处,要求各区水务部门督促辖区排水设施运营单位做好积水内涝隐患应急预案制定和处置工作,并于3月上旬分组对全市发热门诊周边积水内涝点、内涝整治工程现场、排涝泵站等30余处防汛重点区域进行汛前内涝防治工作检查。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各区水务部门已开展针对全市发热门诊周边积水内涝点的现场核查工作,并落实管网疏通、人员值守、预制临时抽排设施等工作措施,辖区内积水内涝点整治工作也在有序推进。
【读特新闻+】
根据深圳市气象台预报,2020年南海季风依然偏强,汛期气温偏高,汛期我市累计雨量将达1600-1700毫米,较近5年同期(1601.2毫米)略偏多,降水前少后多,龙舟水雨量350-450毫米,较近5年同期略偏多;强对流天数多、强度强;将出现小时雨量超过100毫米的短时极端强降水;有5-7个台风进入我市500km范围,其中3-4个造成明显风雨影响。
气象专家提醒,广大市民需提高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密切关注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发生灾害性天气时远离危房、简易工棚、挡土墙等可能发生危险的区域,尽量到安全场所暂避,保障安全;因在建工程大量增加,2020年各区气象致灾阈值普遍较低,孕灾环境脆弱性高,同时气候风险大,必须增强应对异常气候的警惕性,加大防灾减灾力度。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