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单身汪们!多读书吧!
注释
⑴每:时常。
⑵亲:近。
⑶三千字:此为泛指,并非确数。
⑷胸次:胸中,心里。
⑸尘:杂念。这句说作者专心读书,胸无杂念,
⑹活水:化用朱熹《观书有感》(其一)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⑺逐:挨着次序。
⑻金鞍:饰金的马鞍。
⑼玉勒:饰玉的马笼头。此泛指马鞍、笼头的贵美。 ·
⑽庐:本指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为村房或小屋的通称。这里指书房。
译文
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
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赏析
唐代唐太宗推行科举,是为朝廷选拔一批出身地主阶级下层的贫寒而有作为的知识分子进入统治阶层,起了积极作用。但到了明代,科举进入后期,不少人将读书当作敲门砖,只要敲开了做官的大门,就将心思用在如何升官发财上,不再对书感兴趣了。而于谦对读书如此热爱则不同凡响,他酷爱读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深知读书的益处。面对以做官为目的,达到目的而后放弃书本的官场恶习,酷爱读书的于谦题下《观书》一作抒发胸臆,批评读书现状。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首句形象地 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即以个人读书的 独特体会,谈出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中间两联,集中写 己读书之乐。
二句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杂念。
三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 营养,永远清澈。而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 ,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
尾联直指富家浪子。这些人日以寻花问柳为能是,他们和作者是两个不同世界之人,故而他们自然不会相信书斋之中别有一个烂漫的春天。
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可谓是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不是玩物丧志的游 手好闲者流所能领略的。
编辑 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