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主办,雅昌艺术中心协办、何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即将接近尾声。
“推荐展映项目”作为本届双年展的闭幕活动,于2月25日在深圳华侨城创意园北区绽放花园,展映了38位“90后”艺术家创作的41件动画作品,总策展人李振华及13位入围艺术家到场交流。
90后创作者及活动主办方组织者合影
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于2016年12月2日开幕,展览以“时间/无间”为主题,由“空间中的动画”、“特别放映”、“动画与音乐会”、“讲与谈”和“推荐展映”共5个主要版块构成。
“推荐展映”是前两届动画双年展“竞赛单元”的延伸与升级。本次具有两个特色,一是采用推荐制,由专家、艺术家、老师和策展人推荐;二是面向特定的征集对象,即主要征集1990年以后出生的创作者自2015年以来的动画作品,力图鼓励和启发更多年轻人的参与。
在启动项目的几个月里,主办方收到了来自艺术家和各大高校老师推荐的大量风格迥异的优秀作品,这些“90后”青年艺术家正处于人生充满选择和无限可能性的阶段——
对艺术的向往、对现实的理解、对未来的想象,都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因此他们把生活中的日常形态通过动画的创作给予放大,作品中有强烈的个体经验的表达和叙事。
除自我表达以外,“90后”艺术家成长在物质条件丰沛、互联网信息多元的时代,他们还会借由动画去表达科技发展、互联网、都市文明、乌托邦的想象、人的困境和对时代的警醒及期望等。
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推荐展映单元放映现场
比如张墨颖的《食品加工厂》引发人们对生存基本要素的再度审视和思考;秦铃森的《以非连续性寻找上帝坐标系》灵感来源于理论物理和航天悲剧;卢杉的《基因糖》表达了对基因异变的思考……这些都是他们对世界认知的缩影。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规模的移民潮和留学潮也给艺术创作者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时代,此次青年艺术家作品中,有不少留学背景和对全球化思考的创作者,像郝泽成、康梦迟、蔡采贝,俞悠扬等艺术家,他们站在一个比以往都更为扩展的舞台上,吸收着来自不同文化语境的养分和视野,广泛参与到各类国际性的展映和竞赛之中。
随着独立动画在技术和手段上越来越丰富和成熟,以及动画、新媒体和实验艺术的交融,“90后”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比如对光绘摄影表现形式的探索,对绘画与动画的跨界尝试,对场景的拼贴叙事,对电脑后期技术的运用或是对早期动画语言的致敬等。
编辑 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