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复工复产有序地推进,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传播,口罩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如何提高口罩使用效果和使用周期十分重要。记者4月8日从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广东研发的几类新型的口罩已经产业化,并投入防疫的实际应用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龚国平表示,为了解决个人防护口罩的供给保障问题,省科技厅组织省内相关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从内外层无纺布材料和中间熔喷布替代材料两个方面开展攻关,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具体表现在:
一是有机硅烷口罩延长了使用寿命。有机硅烷是长效的抗微生物制剂,可在物体表面均匀分布,形成具有长效抗微生物病原体性能的表面涂层。研发人员将有机硅烷牢固地附着在无纺布的表面,使其具有抗菌抑菌的功能,采用有机硅烷处理的无纺布作为口罩的内外层,中间层用熔喷布制备的口罩,经相关机构检测,该口罩可连续有效佩戴7天。
二是聚四氟乙烯滤膜口罩和重离子滤膜口罩能提高口罩的使用效率,熔喷布是采用静电吸附作用吸附细菌和病毒,熔喷布遇水则失去了过滤的作用,导致口罩失去防护功能。研究人员研发的聚四氟乙烯滤膜和重离子滤膜具有纳米级的孔径,能有效地隔离细菌和病毒,并具有耐高温的特点。采用聚四氟乙烯滤膜或者是重离子滤膜替代熔喷布制造的可重复使用的口罩,可用沸水浸泡清洗或者是医用酒精喷洒消毒,经相关机构检测,可反复使用7天以上。
三是纳米纤维滤膜口罩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家知道,目前熔喷布的价格上涨导致了口罩的生产成本上升,鉴于这种情况,省内相关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积极研发低成本的纳米纤维滤膜来替代熔喷布,该口罩经相关机构检测,达到医用外科口罩的标准。
编辑 黄子芸